宏观专题:互换便利新工具及其影响

李智 2024-11-05 08:49:10
机构研报 2024-11-05 08:49:10 阅读

  投资要点:

      互换便利创新工具迅速落地:9 月24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次提出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 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10 月22 日至24 日,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相继公告完成互换便利项下股票买入。

      互换便利的基本操作。互换便利(SFISF)是以一定比例换券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与保险公司等非银机构“以券换券”的方式,将沪深300 成分股、股票ETF、债券等资产作为抵押以获取如央行票据这样的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非银金融机构获得更高流动性资产后,可通过质押式回购的方式质押高流动性资产,在遵循风险自负的原则下将获得资金投入股市。这种“以券换券”的操作方式决定了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置换行为,通过两次转换以间接的方式为非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提高了这些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的股票增持能力。

      互换便利的流动性效应。互换便利(SFISF)这种“以券换券”的操作方式决定了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置换行为,流动性较低的权益类资产被从非银金融机构转移到央行,而央行票据或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则被央行置换给非银金融机构。在“质押—回购”的两次转换中,一方面,由于非银机构利用从央行换取的高流动性资产进行质押融资,从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央行不直接参与购买股票或者ETF,从而不涉及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因此,也可以将互换便利工具视为是,央行在不投放狭义货币情况下,提升股市流动性的托底性货币工具。

      相关影响。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体现了中央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态度和决心。针对证券公司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相关规定,如,换入的国债和央票等不纳入“自营非权益证券/净资本”分子计算范围,且相关的自营权益资产、做市持有的权益资产不纳入“自营权益证券/净资本”分子计算范围等,意味着,这一业务不消耗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对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从而有利于激发券商使用该工具,为资本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风险提示:工具实施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外部风险事件。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