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2024年三季报总结:行业进一步筑底 制药表现稳中向好
行业总结:2024Q1-3医药业绩承压、分化显著,消费类疲弱,创新+麻药+原料药+血制品表现较好
行业整体:2024Q1-Q3,458家医药公司实现营收1.84万亿元,同比下滑0.8%;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495.5亿元,同比下降3.3%。2024Q2实现营收6199.8亿元,同比-1.1%,实现归母净利润502.0亿元,同比-4.5%;2024Q3实现营收5981.1 亿元,同比下降0.2%,相较24Q2降幅收窄;实现归母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下降12.7%。
创新药:2024Q1-Q3创新药公司共实现营收154.9亿元(未包括百济神州与诺诚健华),同比增长113.5%,势头强劲。国内创新药企业已大面积走过研发周期,核心品种正处在商业化高速放量阶段。A股中有产品商业化的Biotech创新药收入显著加速增长,同时费用相对平缓渐增,因此利润端表现更好,盈利信号清晰积极。此外,出海授权已成为Biotech业绩第二增长曲线,高额首付款的确认提供可持续研发的资金动力支持。
化药:2024Q1-Q3化药公司共实现营收3034.5亿元,同比增长2.07%;共实现归母净利润310.9亿元,同比增长12.39%。24Q3实现收入975.3亿元,同比增长3.67%;归母净利润为89.9亿元,同比增长12.19%。细分领域表现不同,传统仿转创药企表现较好,如恒瑞医药、海思科、信立泰等。化药板块或进一步加速分化,有持续创新能力的药企有望中长期受益、脱颖而出。
医疗器械:2024Q1-Q3营收1701亿元,同比+1.40%,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7.42%。单三季度实现收入545.8亿元,同比增长2.73%,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同比下降12.99%,较上半年下滑进一步扩大。三季度,医疗器械公司业绩承压,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头部企业利润端均下滑,部分景气度较高的赛道,如电生理、呼吸道检测、海外出口品种,表现相对亮眼。
生物制品:2024Q1-Q3实现营收898.3亿元,同比下滑19.2%;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52.4亿元,同比下滑33.2%,其中:1)血制品:实现营收178.7亿元,同比下滑1.7%;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5.7%,分季度看,24Q3实现营收65.7亿元,同比下降10.0%;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0.6% ,24Q2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0%和15.9%,在23Q3高基数背景下,血制品板块24Q3收入增速放缓,但行业依然维持稳健增长;2)疫苗公司:实现营收342.3亿元,同比下滑38.6%;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滑61.6%,分季度看,24Q3实现营收91.6亿元,同比下降55.7%;实现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下滑77.7% ,24Q2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3%和-52.1%,行业受宏观环境影响承压较为明显。
中药:2024Q1-Q3实现营收2696.5亿元,同比下降3.2%;实现归母净利润301.0亿元,同比下降9.0%,2024Q3实现营收814.2亿元,同比下滑3.3%,实现归母净利润77.2亿元,同比下滑10.4%。细分领域结构性分化,其中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等品牌中药龙头实现业绩快速增长,佐力药业和方盛制药等公司在核心产品放量驱动下业绩亮眼。
原料药:2024Q1-Q3实现营收930.7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亿元,同比增长30.0%。2024Q3实现营收307.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42.0亿元,同比增长72.2%,板块业绩趋势向好,盈利能力改善明显。其中大宗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等)如花园生物业绩表现较好,专利原料药如诺泰生物等业绩表现亮眼。
医药商业:2024Q1-Q3医药商业公司共实现营收7734.8亿元,同比增长1.5%;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54.3亿元,同比下滑8.8%。其中,24Q3线下药店实现营收275.1亿元(同比+5.4%),24Q2同比增速为+4.7%,增速相比Q2有所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37.1%),24Q2同比增速为-31.3%,同比增速继续下滑。24Q3医药流通实现营收2279.8亿元(同比+4.6%),24Q2同比增速为-2.1%,相比Q2增速有所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2.9%),相比24Q2同比下降幅度收窄。24Q3医药流通表现依旧相对稳健,且业绩增速相较Q2改善。药店利润继续承压,头部药房中益丰药房表现仍然较为突出,今年每个季度营收利润仍呈现正增长。
医疗服务:2024Q1-Q3 16家医疗服务公司共实现营收585.7亿元,同比下滑1.4%;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滑23.1%。单季度看,2024Q3实现收入203.3亿元,同比下滑3%;归母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下滑24.7%,其中5家眼科公司单24Q3实现收入81亿元,同比下滑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滑15.7%,营收利润均下滑。
受制于需求疲弱,24Q3医疗服务延续Q2趋势,整体表现一般。其中眼科板块营收利润均实现负增长,剔除爱尔眼科之后,业绩降幅增大。
CXO&科研服务产业链:2024Q1-Q3实现营收624.7亿元,同比下滑8.6%;实现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下滑35.3%。科研服务产业链实现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归母净利润6.0亿元,同比下滑31.8%。分季度看:1)CXO板块:CXO板块24Q2和24Q3收入增速分别为-10.8%和-2.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9%和-30.3%;2)科研上游板块:科研上游板块24Q2和24Q3收入增速分别为9.9%和4.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4%和-47.3%。
一、二级市场表现:
医药持续回调,已较长时间内处于历史底部。受2023年开始行业整顿影响延续以及宏观环境变化,2024年至今整体医药情绪低迷,2024年至今指数下跌约11%,从历史水平看,医药板块目前动态估值为31倍PE(TTM),处于近十年底部位置。
细分子板块:化学制剂和原料药板块表现相对抗跌。生物医药各子板块来看,2024年初至今(2024年10月30日),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板块回调较小,涨跌幅分别为0.8%和-0.9%;生物制品和医疗服务板块回调较多,涨跌幅分别为-23.3%和-20.6%。各子板块估值:目前化学原料药板块估值相对较高,达到41倍PE,化学制剂板块估值为38倍PE、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估值均超过30倍PE,医药商业、生物制品和中药估值相对较低。
二、资产配置:
非医药主动基金医药季度持仓环比进一步减少,2024Q3持仓比例处于历史低位。截止2024Q3,全市场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合计市值为1984亿元,占其全市场总重仓占比10.7%,环比提升0.09%,但也处于过去3-4年相对较低水平。非医药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合计市值为1070亿元,占其全市场总重仓占比6.1%,环比减少0.11pct,非医药主动基金对医药的持仓有所减少。医药主题基金医药重仓合计市值为914亿元,占全市场主动基金持有医药市值的比例为46.1%,环比上升1.80pct。
医药基金重仓创新药,非医药主动基金偏好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持仓方面,医药主题基金近几个季度对创新药的持仓比例持续提高,2024Q3占比达到了39%,其次医疗器械持仓占比也一直较高(除2023Q3医院反腐影响占比下降),2024Q3达到18%,CXO近几个季度的持仓占比也有所上升,24Q3达到17%。非医药主动基金近几个季度对医疗器械的持仓比例最高,2024Q3占比达到了32%,其次是创新药,2024Q3达到22%,化学制药24Q3持仓达到12%。
个股持仓方面:相比2024Q2,2024Q3医药主题基金持仓增加前五大个股分别是: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百济神州-U、康龙化成、凯莱英。减少前五大个股:片仔癀、诺泰生物、迈瑞医疗、迈威生物-U、东阿阿胶。非医药主动基金持仓增加的前五大个股分别是:药明康德、恒瑞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奕瑞科技;减少前五大个股:迈瑞医疗、兴齐眼药、鱼跃医疗、海吉亚医疗、派林生物。
三、医疗活动及医保情况:
2023年诊疗人次复苏显著。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同比增长13.5%,2023年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3.02亿,同比增长22.3%,居民年住院率为21.4%,医疗活动复苏较为显著。
医保结余持续增长:2023年,医保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33355.16亿元、28140.33亿元,增速分别为7.9%和14.4%,随着2023年医疗活动明显复苏,医保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但从绝对额看医保收入依然高出支出较多,2023年全国医保累计结余达到4.8万亿元。2024年1-7月,中国医保统筹基金收入为15754.9亿元,同比增长4.0%,统筹基金支出为13828.9亿元,同比增长14.9%。
四、宏观数据:
行业数据:2024年1-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1.84万亿,同比增长0.2%;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为2544亿元,同比下降0.4% ,我们判断主要是2024年行业整顿的延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趋势上来看,2024年以来,利润端下降幅度相比23年已经企稳。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