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产品研究:2024Q3信用趋弱 短债基金规模下滑

谭逸鸣/何楠飞 2024-11-06 09:35:21
机构研报 2024-11-06 09:35:21 阅读

2024Q3 债券型基金概览

    7-9 月,债市震荡下行,临近季末,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公告债市止盈情绪升温,出现大幅调整,信用调整幅度更甚。从基金市场表现来看,Q3 纯债基数量增长、资产净值小幅下滑,其中,或是受信用债调整行情波及,持仓以信用类资产为主的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环比下滑幅度较大。此外,增强指数型基金规模也出现明显下滑,可转债型基金规模则继续维持高增长。

    从持仓情况来看,中长债纯债基持仓较多政金债,国债、金融债(除政金债)、中票持仓占比较上季度有所增加;短期纯债基持有较多中票和短融,Q3 受规模下滑影响,持仓各类债券市值均不同程度下滑。市值占比来看,Q3 信用类资产持仓占比提升,而存单、政金债占比出现回落,或因期间短债基金存在一定赎回压力,通过抛售流动性较好券种以应对。混合型(一级)持仓债券市值高于混合型(二级),二者持仓债券结构在Q3 有所分化;被动指数债基持仓以政金债为主,其次是同业存单,增强指数债基的持仓较为多样,国债持仓占比较上季大幅提升3.76%,政金债持仓占比小幅提升;可转债基金持仓以可转债为主,此外还持有一定的国债,Q3 持仓国债占比下滑、可转债占比进一步提升。

    三季度,股市走强、债市趋弱,曲线陡峭化,债市进入防御状态,多通过适时压缩久期、灵活调整杠杆以降低影响。2024Q3 中长期纯债基久期回落,短期纯债基久期继续压缩,久期分歧度回落至Q1 水平。可转债基金杠杆率回落,其余类型债基杠杆率不同程度抬升。

    2024Q3 纯债基持仓分析

    票息分布来看,三季度债市走出深“V”行情,但整体表现仍较为强劲,前期资金淤积于信用类资产和中短端利率。反映在债基持仓上,前五大持仓中高票息资产的市值占比仍不同程度压缩。

    分券种来看,Q3 纯债基持仓地方债市值均有增加,或主要因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整体偏缓慢,进入8 月后发行逐渐迎来高峰,供给边际增加所致。Q3中长债基持仓信用债、金融债(非政金债)、地方债市值增加,存单、政金债市值下滑;短债基金持仓信用债、地方债市值增加,其他利率类资产市值回落。

    前五大持仓方面:(1)金融债:持仓二永债市值进一步下滑;(2)城投债:

    持仓山东、福建、云南等市值增加,短债基金呈现一定的信用下沉趋势;(3)产业债:中长债基大幅加仓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短债基金持仓AAA+市值回落至2024Q1 水平,但继续加仓AAA 至AA 评级产业债;(4)利率债:中长债基持仓利率债久期回落,短债基金持仓利率类资产整体市值下滑。

    利率债方面,10 年国债利率我们按2%-2.25%的区间判断,考虑到短期内基本面以及配置力量的情况,逢回调考虑交易与配置,建议存单加5-7 年品种过渡,逐步布局长端。

    信用债方面,需关注流动性和负债端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引发的理财赎回负反馈效应,年内若广义基金负债端进入新的稳态,或将迎来配置机会。当前期限上关注中短端信用债以及调整带来的长端配置机会,品种上考虑流动性较好的二永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此外,新一轮债务置换有望于年内开启,城投债或可进行适当挖掘,获取票息收益。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行为不确定;评价的主观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