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流动性跟踪:谁在逼空?

吴开达/吴黎艳 2024-11-06 17:38:29
机构研报 2024-11-06 17:38:29 阅读

  投资要点:

      10 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重回区间震荡,场内资金供给一度转向紧张:一方面,此前A股资金面最主要支撑——ETF 资金近几周来逐步转为净流出,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场内资金供给的收窄,同时北向资金交易近期小幅降温,外资回流或也存在一定放缓迹象;另一方面,两融近期延续大额净流入,且公募发行近两周来小幅升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ETF 流出对供给端的压力。资金需求端近期维持小幅扩张,并一定程度上放大场内资金供需缺口,股权融资阶段性走高,以及资金南下布局港股或是主要原因。在换手率的中枢提升时,往往表示增量资金入市,自然人成交占比回升,高风险偏好的活跃自然人资金占据主导地位。

      微观流动性整体:两融延续大额流入,ETF 转为净流出。

      本期资金供给合计395 亿元,资金需求572 亿元,整体对于市场净流出177 亿元。1)两融延续大幅流入;2)ETF 转为净流出;3)偏股型公募发行回暖。

      偏股型公募新发:近一周发行份额显著回升。

      本期偏股型公募新发份额为204.8 亿份,相较于上期15.99 亿份变化+1181.11%。最近一周新发水平位于过去三年的71%分位。就2022 年以来周度分位数来看,最近两周分别处于4%和96%分位。

      北向资金:北向成交小幅降温。

      截至11 月3 日,北向当周成交额占全A 周成交总额比例为12.70%,较两周前的15.49%整体小幅回落。近一阶段随着外围扰动升级、国内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北向资金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两融资金:融资余额连续7 周攀升。

      截至2024 年11 月3 日,市场融资余额为16,884 亿,融券余额为97 亿,整体占全A 流通市值比例为2.25%。两融交易额占全A 成交额比例为9.76%,场内两融余额及交易热度延续高位。本期双周两融表现为净流入885.38 亿元,较上期的净流入2,172.79 亿相比变化-59.25%。

      存量股票型ETF:本期转为大幅净流出。

      本期存量股票型ETF 净申购额为-695.61 亿元,相比于上期的+1,807.49 亿元变化-138.49%。

      股票型ETF 近一阶段转向净流出,其中以规模型ETF 净流出额居高,最近2 周净流出额达543.02 亿。

      股权融资:融资规模小幅回升。

      以发行日统计,本期股权融资规模159.39 亿元,相比于上期124.38 亿元变化+28%,其中2024 年10 月28 日至11 月3 日单周股权融资规模为59.9 亿。A 股股权融资规模近期有所回升。

      产业资本:本期减持规模进一步扩大。

      本期产业资本表现为净减持62.50 亿元,相比于上期净减持46.07 亿元变化36%。10 月以来A 股产业资本减持规模持续扩张,或与近期市场行情回暖相关,但另一方面当前政策监管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或一定程度上影响之后产业资本减持热度的回升。

      限售解禁:当前解禁压力维持相对低位。

      本期限售解禁市值为619.21 亿元,相比于上期667.49 亿元变化-7.23%,当前A 股限售解禁压力整体处于偏低水平。未来两周预计解禁748.13 亿元。

      南向资金:本期净流入约475 亿。

      本期南向资金净流入474.65 亿元,相比于上期净流入333.17 亿元变化+42.47%。南向资金流入港股意愿近期再度增强,反映近期随着恒指逐渐筑底,内地资金对于港股信心正在逐步修复。另一方面,9 月以来阿里巴巴纳入港股通也进一步推动了近期资金南下热度。

      风险提示:宏观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收紧,股市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客观数据对股价变动解释能力有限,数据测算误差。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