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周报:期待已久的喜讯
新房成交量大幅同比转正,一线城市高于2018-19 年同期成交量
上周(至11 月3 日)30 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达332 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8.5%,优于前周的17.4%同比下跌,环比增长31.7%,优于前周的5.0%环比下跌,对比疫情前2018及2019 年同期成交量分别低25.4%及11.5%(注:前周对比相关年份同期分别低33.3%及37.0%)。上一次较大幅度同比转正已经是今年1 月的时候。不同类别城市中,一线城市同比增幅较大,而且其成交量对比2018 及2019 年同期分别高51.4%及52.6%。
去库存迹象仍持续
重点监测城市开盘去化率(销售 / 开盘或加推套数)为为54%,高于去年同期的45%但低于前周的68%。另一方面,按面积,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57.2,低于去年同期的59.9及前周的70.3。
土地成交量同比降幅收窄
100 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为3,009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4%,环比上升13.4%,同比变化优于前周的50.0%同比下跌。一线及三线城市皆同比上升。一线城市成交建筑面积同比上升23.4%,环比下跌18.8%至120 万平方米,同比变化优于前周的9.7%同比下跌。二线城市成交建筑面积同比下跌27.2%,环比上升15.6%至885 万平方米,同比变化优于前周的45.7%同比下跌。三线城市成交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5.2%,环比上升15.1%至2,004 万平方米,同比变化优于前周的53.3%同比下跌。
支持措施持续出台
10 月28 日,国务院发布政策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可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同日,住建部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负责人意见和建议。会议强调,要用足用好中央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巩固房地产市场筑底止跌势头,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贡献力量。
内房港股普遍上涨,央企及民企开发商明显领先大市
上周内房港股普遍上涨,领先大市(恒生指数),当中央企及民企开发商较明显。央企开发商、地方国企开发商、民企开发商、中国香港/海外开发商、物业管理/中介、房托、建筑/代建/设备全周分别平均上升6.6%、4.8%、8.5%、1.6%、1.0%、1.7%、1.2%,领先大市7.0、5.2、8.9、2.0、1.4、2.1、1.6 个百分点。
评论:数据改善可否持续将是关键
上周数据改善,新房整体成交量大幅同比转正,其中一线城市更明显高于2018 及2019年同期成交量。商品房存销比也环比下跌,反映去库存持续。随着“银十”效应淡化,数据改善可否持续更将是关键,可测试利好房地产政策影响的延续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利率波动、项目延迟、融资困难。
(注:资料根据最新初值统计及近周重列后的数字)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