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特朗普当选 对我国债市影响几何?

杨业伟/朱帅 2024-11-07 19:56:20
机构研报 2024-11-07 19:56:20 阅读

  新华社报道,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美国当地时间6 日凌晨宣布在2024 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如果特朗普主政,则其经济政策值得关注,对我国债市影响如何呢?

      当下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与特朗普首个任期时存在显著差异。特朗普的首个任期(2016-2020 年)期间,全球大宗商品大幅回升,全球债券利率多数回升,彼时恰逢中美经济周期共振上行窗口期。2015 年12 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而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也于2016 年四季度开始转向。当前美联储于2024 年9 月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我国货币政策持续处于宽松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的差异,使得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大类资产表现,对当下的指示作用或有限。

      特朗普当选,全球贸易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轮总统竞选的政策主张中,核心是对内减税、对外加税、收紧移民、放松传统能源供给等。特朗普上台意味着全球贸易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特朗普曾提出对出口商品征收10%-20%普遍关税的建议,并表示可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这意味着如何对冲出口的这一风险,可能成为分析2025-2026 年宏观经济的关键外生变量。

      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项,需要宏观政策应对这一外生冲击。

      尽管2023 年净出口占GDP 直接比重仅为4.6%,但进出口贸易占GDP 比重为33.1%,出口链的影响反映在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就业和消费等环节。

      9 月累计出口增速为4.3%,出口对2024 年中国经济仍是一个正的贡献项,特朗普上台后,2025 年贸易环境存在恶化的可能性,如何对冲这一影响,宏观政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或将决定债市的表现。

      通过内需扩张来对冲外需回落,类似于1998 年和2008 年。面对出口的外生冲击,逻辑上对冲实际GDP 回落风险的主要方式为内需扩张,即通过内需去替代外需,来减少对制造业生产和投资、产业就业和消费的影响。

      9 月底以来,本轮稳增长政策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收储、旧改货币化安置等均有提及,如果依靠内需扩张来对冲贸易条件的变化,财政政策可能需要加码,政府债融资将持续抬升,叠加配套融资的显著扩张,或带来债市趋势的调整,这需看到信用显著扩张来确认。

      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对冲外需回落,类似于2018 年。面对贸易条件的恶化,逻辑上可以通过货币适当贬值来对冲加征关税的影响,即通过货币的主动贬值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改善贸易条件。2018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一季度的6.36 贬值至四季度的6.92,贬值率为8.8%,基本可对冲加征10%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2018 年全年出口增速为9.9%,高于2017 年出口增速。同时,2018 年的财政政策并未扩张,全年财政支出增速仅为8.7%,略高于2017 年的7.7%。过去几年,中美货币周期背离带来的中美利差持续走高,人民币持续存在贬值压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如果采取汇率政策来对冲贸易条件的变化,那么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空间或将进一步打开,债券利率下行趋势延续。

      我们继续认为短端资产加杠杆性价比更高,长债或保持震荡。通过内需扩张还是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对冲外需回落,政策应对思路的差异或将决定2025 年宏观政策的走向,对于债市而言,当下距离特朗普就任总统仍有一个季度的观察期,关税靴子落地前,债市仍建议以国内变量为主。短期而言,随着股市单边大幅上涨的结束,以及存款利率新一轮的下降,非银资金流出压力将有所缓和。而我们预计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将有所放缓,而央行也将加强对资金的调控。随着跨月冲击过后,资金状况有望逐步缓和。因此短端利率有望逐步下降,短债资产加杠杆具备更高性价比。

      而政策预期不稳定情况下,长债或维持震荡态势,我们延续对10 年国债短期2.05%-2.2%震荡区间的判断。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回落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国内逆周期政策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