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4年三季报综述:业绩底不良稳 聚焦高拨备绩优股、受益化债拐点股
三季报银行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即短期营收承压但降幅收敛、利润平稳正增:9M24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滑1%(1H24为下滑1.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H24为增长0.4%)。行业营收保持平稳的核心源于利息净收入的筑底改善,规模增长平稳放缓下银行主动调整结构、压降低效资产助力息差降幅收窄;同时行业非息收入继续贡献营收表现,拨备反哺支撑利润正增长。个股业绩表现呈现“国有大行超预期转正、股份行低基数下平稳、城农商行继续领跑”的特征,杭州、常熟、齐鲁、瑞丰、苏农、苏州等优质银行维持10%以上业绩增速,国有大行中农行业绩增速领跑,股份行中浦发业绩增速明显回升位居同业第一。
信贷增长平稳降速符合预期,结构上受益市场热度回升零售投放有所边际回暖。负债端则需关注稳存款成效,三季度存款增速维持低位,既与主动结构调整有关,也反映存款搬家压力。3Q24上市银行贷款增速8.2%,季度环比下降约1pct,主要受制于偏弱的实体需求。其中国有行增速环比放缓1.5pct至9.1%,股份行低位稳定约4.2%,城农商行保持相对高景气扩张,成都、宁波、江苏、杭州、重庆等领跑行业。结构上看,对公靠前发力背景下投放力度自然回落,国有行阶段性加大票据投放稳增量,零售端投放有所回暖,或与季末股市回暖带动居民短贷需求修复相关。3Q24上市银行存款增速低位稳定约4.5%,一方面与压降高息存款调优结构的主动摆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活期存款持续流失相关。
负债成本改善支撑息差边际平稳。展望下一阶段,受4Q24存量按揭利率一次性下调及明年初贷款重定价影响,预计短期息差依旧承压。
若后续不再降息,我们判断明年下半年有望看到息差底部企稳。测算9M24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61%,较1H24仅下降1bp。资产定价虽延续下行(3Q24生息资产收益率季度环比下降7bps至3.56%),但更为积极的是负债成本同步改善支撑相对平稳的息差表现(3Q24负债成本率季度环比下降5bps至2.06%)。短期受新一轮存量按揭利率调降以及重定价影响,资产定价或仍承压,但对营收冲击将小于去年;同时考虑2024年季度间息差趋势相对平稳(而2023年明显前高后低),明年息差对营收的负贡献也将趋于收敛。展望后续,综合考虑重定价、潜在的按揭利率调整、存款到期置换、手工补息等影响后,2024年上市银行息差预计将同比下降17bps(2023:-25bps)至约1.57%,2025年降幅收敛至约10bps、绝对水平降至约1.48%,2026年有望趋稳。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主动核销处置助力不良平稳过渡。3Q24上市银行不良率持平1.25%,拨备覆盖率基本稳定约240%。尽管行业不良生成压力客观有所抬升,主要源自地产、零售等领域风险暴露,但主动加大核销力度,银行资产质量能够平稳过渡。个股之间分化主要在于拨备与业绩之间的摆布。三季度多家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单季回落幅度在10pct以上,一方面和主动处置风险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信用成本计提力度下降、对拨备的补充有所弱化。在银行营收有望筑底但难言快速改善、不良生成扰动仍存的背景下,拨备蓄水池的厚度决定银行可以平稳业绩释放的空间。重点关注高拨贷比、低不良生成的银行,这类银行能够在相对少动用核销的情况下不良指标维持低位,实现资产质量将持续好于同业,也才能赋予稳健的业绩成长预期。
投资分析意见:在稳地产、稳增长、化风险的大背景下,尽管短期银行报表依旧承压,但预期外的压制因素不再,若政策组合拳对实体经济的托底力度、提振力度不减,银行基本面就有望迎来新一轮筑底改善,继续看好银行。临近年末,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同样面临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近期A股银行阶段性调整后,估值与股息的性价比再次凸显。个股选择上,H股国有大行可继续持有,另外着重聚焦两大主线:1)政策催化下有望再现业绩成长的优质中小行:苏州银行(对应24年股息率5.1%)、苏农银行、瑞丰银行、常熟银行;2)受益化债且更有扩表抓手,因预期差而被低估的银行:重庆银行(对应24年股息率4.5%)。
风险提示:实体需求不振,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息差企稳不及预期;部分房企风险扰动、长尾客群风险暴露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