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专题报告:复盘2013-2016年并购潮 看并购重组的影响

机构研报 2024-11-08 19:10:09 阅读

  政策重视程度高,并购难题逐步解决

      2013 年起,我国面临经济增长中枢下移,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期。当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及部分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困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并购重组则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及有效措施。有关部门为解决企业并购重组中面临的发展粗放、制度壁垒高、融资困难、税负严重,跨地区并购难等问题,逐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逐步完善制度体系,完善并购重组中的金融、财税、土地、职工安置等政策。

      多重宏观因素助推“并购潮”形成

      2013-2016 年并购潮形成时,我国正处于基本面较弱、流动性逐步走强、产能过剩、刚经历一轮科技产业上行周期的阶段。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内需收缩导致整体基本面较弱,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并购重组的重要性提升。与此同时,为推动经济修复,央行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流动性较为充裕。2013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科技产业处于上行周期,半导体周期显示半导体销售增速正在持续改善。科技产业趋势上行叠加并购重组政策宽松周期,多重宏观因素助推“并购潮”形成。

      科技浪潮、流动性推动下的小盘、TMT 并购潮行情

    上一轮并购行情,“始”于2012 年底的IPO 暂停,“终”于2016 年的政策转向。

      结构上表现为:民企、中小市值公司参与占主导;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占比较高;前期买壳上市占比较高,后期横向整合及多元化战略并购居多;移动互联网产业背景下,TMT 类公司参与比例更高,此外零售、社服、军工等行业也有阶段性靠前。

      行情方面,2013 年、2015 年行业涨跌与并购重组相关性更高,2014、2016 年则不明显;重组概念走强的阶段,市场风格更偏中小盘;从不同并购重组类型来看,民企、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买壳上市、低PB、低ROE 的公司股价表现相对更好。

      上一轮并购重组潮对基本面影响的经验

      按上一轮并购潮经验,并购重组对企业可能存在正反两面影响。一方面,并购重组后短期具备一定的财务效应,可能会增厚公司的EPS,主要体现在完成重组的公司次年的EPS 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有明显提升,但第三年及之后则不明显。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后公司的商誉增加,后续几年可能会有商誉减值,上一轮并购潮后,TMT、社服及家电行业的商誉/净资产快速提高。不过,优质的并购重组可以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强产业协同。以南北车为例,合并后公司经营稳健,盈利中枢抬升。

      风险提示:数据口径偏差;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并购重组后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