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随笔系列:再迎“城投债提前兑付”?
历史上的提前兑付
截至2024 年11 月4 日,今年以来拟提前兑付城投债规模为699 亿元;今年1 月后,整体提前兑付节奏较为平缓。
城投债提前兑付的高峰期往往与大规模的债务置换相关,我们先简单回顾过去三轮债务置换:
第一轮债务置换(2015-2019 年):发行置换债的高峰是在2015-2017年。此轮置换的提前兑付高峰有所滞后,提前兑付高峰期在2017-2018 年。
第二轮债务置换(2020-2022 年):2020 年末,开始重点推进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 2020-2022 年,试点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共发行1.04 万亿元。
对应城投债的提前兑付在2021 年有一个小高峰。
第三轮债务置换(2023 年10 月以来):2023 年10-12 月,各省特殊再融资债密集发行。此轮置换中城投债提前兑付的响应速度较快,对应城投债提前兑付在2023 年10 月-2024 年1 月有集中式的明显增长。
拟提前兑付的城投债有何特点?
行政层级的分布上:(1)整体来看,地市级居多,占比达44%,其次是区县级。(2)在2017-2018 年的第一轮债务置换期间,地市级占比过半;而进入第二轮债务置换,重点进行建制县试点化解,2021 年区县级占比明显提升。
(3)在2023 年的提前兑付高峰中,亦是以地市级占主导。
主体评级的分布上:(1)整体以AA 级为主,AAA、AA-及以下占比均较低。(2)2015-2016 年以资质较好的AA+为主,自2017 年起AA 级平台占主要地位,且在2020-2021 年占比有阶段性上升,或亦与建制县置换的背景相关。(3)2022 年以来,拟提前兑付的主体整体资质有上移趋势。
票面利率分布上:多数债项集中在6-8%的票面利率。
博弈提前兑付,危与机何在?
作为持有人,应当如何考虑提前兑付事件?
若选择持有至兑付,提前兑付事件影响的盈利/亏损主要取决于买入价格及兑付价格;若选择不持有至兑付,提前兑付事件影响的盈利/亏损主要取决于买入价格及债券价格在决议公告后的波动。
买入价格则需分溢价、折价两类来讨论:
(1)买入价格为溢价:价格波动上,提前兑付会使得债券价格快速向面值收敛,导致亏损。兑付价格上,若以面值兑付亦造成亏损,若以中债估值净价或面值+补偿形式补充,则可能弥补。
(2)买入价格为折价:价格波动上,债券价格向面值收敛可产生利得。兑付价格上,若以面值或面值+补偿形式兑付,则亦有利得,若以中债估值净价兑付,则不一定。
面对或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提前兑付高峰,我们可重点关注上文提到的两类债券,一是溢价且拟以面值兑付的债券,二是折价且拟以面值或面值+补偿兑付的债券,以史为鉴,关注其中的危与机。
其一,持有人溢价买入且拟以面值兑付的债券,持有人或面临亏损,即为“危”;
其二,持有人折价买入且拟以面值或面值+补偿兑付的债券,持有人或有盈利,即为“机”。
风险提示:城投口径偏差;部分数据缺失所导致的偏差;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