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化债方案落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行业事件
2024 年11 月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 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政策内容:新增10 万亿元政府债务限额,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此次政策:1)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 万亿元增加到35.52 万亿元,新增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隐性债务;2)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二者共增加10 万亿元地方政府化债资源;3)2029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 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此次大规模置换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由过去的应急处置转变为主动化解转变,由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政策效果:地方政府化债压力明显减轻,更多资源可用于稳增长截至2023 年末,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为14.3 万亿元。此次政策新增10 万亿元政府债务限额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叠加2029 年及之后到期的2 万亿元棚改隐债按原合同偿还,多方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下降为2.3 万亿元,需要化解的隐性债务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此次大规模置换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能够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未来五年累计预计能够节约地方利息支出6000 亿元左右。置换后地方政府能够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用于促进发展、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
主要影响:化债有望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
对于保险,一方面保险公司持有一定的地方债,化债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担忧;另一方面,化债后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稳增长,有望支撑长端利率企稳。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资产端的配置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缓解,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也有望边际改善。2024H1,受长端利率下行等影响,A 股5 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平均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同比-0.34PCT 至3.39%。对于银行,截至2024 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34 万亿元,不良率为1.56%。此次债务置换基本可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因此银行资产质量也有望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此次置换后地方政府可以将更多资源与精力用于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建设。若后续经济超预期复苏,银行在信贷投放以及息差方面均有望收益。
投资建议:后续仍有增量政策,我们看好金融板块后续表现一方面,此次债务置换直接利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有助于支撑金融机构估值修复。另一方面,2023 年末G20 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同期我国政府负债率仅有67.5%,此次置换后我国政府依旧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后续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即将推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也在加快推进,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政策也在制定相应细则,加快推进。整体来看,此次化债有助于金融机构估值修复,同时后续财政政策将有望保持较高的政策力度,后续或仍有大量增量政策落地,我们看好稳增长背景下金融股的表现。
风险提示:稳增长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