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月报:人大常委会财政政策解读:化债政策对经济增长拉动有多大?

陈兴/谢钰 2024-11-09 11:30:08
机构研报 2024-11-09 11:30:08 阅读

  事件:11 月8 日人大常委会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本轮化债有何不同?本轮化债依然用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置换,人大常委会明确将新增6 万亿元的专项债务限额,2024 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增加到35.52 万亿元,此外,今年起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用于化债,地方化债资源直接合计增加10 万亿元。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新增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限额,意味着本轮债务置换将隐债全部置换为专项债,化债的效率和效果将大幅提高。此外,工具上也有创新,除了特殊再融资债以外,还将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化债。本轮债务置换形式或与上一轮较为接近,即采用特殊再融资债叠加特殊新增专项债的方式进行化债。此外,去年7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我们认为本轮化债或也同样会辅以金融机构助力债务展期、重组地方平台公司债务等多种化债方式。

      经济和市场有何影响?一方面,化债通过用利率较低的法定债务置换利率较高的隐性债务,能够直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并减少利息支出,根据财政部的估算,本轮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6000 亿元左右。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有望提高,从而有效扩内需,本轮化债每年有望带动经济增长1.7 个百分点。资本市场方面,化债对于债市的影响最为直接,化债期间城投债信用利率利差往往趋于收窄;对于利率债而言,大规模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短期可能对利率债构成扰动,不过关键取决于央行的货币配合,我们预计央行或将综合使用降准、买断式逆回购和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等方式配合流动性需求。

      往后财政怎么看? 针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财政部表示中央层面,将安排中央单位上缴部分专项收益,补充中央财政收入;从地方看,将用4 0 0 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补充地方政府财力,必要时可以动用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当前,国债仍有超8000 亿元的限额空间可以使用,叠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利润上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缺口有望填补, 而本次化债额度的下拨也直接补充了政府性基金的收入缺口。除了化债以外,本次会议还提到其他正在推进的增量政策,一是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同时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二是扩大专项债券的投向范围,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三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后续中央财政或还将加大支持力度,逆周期政策有望加码。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调整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