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人大常委会解读:重塑地方财政循环

宋雪涛/张伟 2024-11-09 14:57:07
机构研报 2024-11-09 14:57:07 阅读

  我们认为,当前的财政政策总体偏积极,地方财政有希望从以应对化债压力为主的“紧平衡”财政重新转变为以稳增长为主的“扩张性”财政,但地方财政的“再扩张”大概率也会较为温和。

      我国整体财政的扩张离不开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扩张又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为地方财政“松绑”使其具备扩张的能力,二是为地方财政提供扩张的支点。

      化债思路的转变创造了第一个条件,但中央同时也明确强调“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松绑”可能也是有限度的“松绑”。

      而第二个条件则可能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2009 年,地方财政扩张的支点是“四万亿计划”和基建投资 ,2015 年则是棚改货币化和房地产 ,而随着基建和地产体量的逐渐庞大,未来空间更大的可能主要是科技和消费,但科技发展需要持续积累、且作用更多体现在经济的中长期趋势,消费的扩张效果还与居民收入、预期等变量相关,传导链条可能更长也更慢。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推进的节奏存在不确定性;海外经济、金融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国内政策的出台。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