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Q3货币政策报告点评:淡化数量目标
投资要点
M1 口径扩容,自律指导加强,淡化数量目标,转向价格调控。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包含四篇专栏文章《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维护竞争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新发放贷款利率方面,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1%,较6 月下降12bp;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3.31%,较6 月下降14bp。
货币供应量口径可能面临调整。
M1 口径或扩容。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M0、M1、M2 三个层次。M0 为流通中货币,M1 包括M0 和单位活期存款,M2 包含M1、单位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个人存款、非银存款和非银机构持有的货币基金。货政报专栏文章《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中指出,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具有强货币属性,也将纳入M1 统计。根据我们测算,若将个人活期存款纳入M1统计,9 月M1 同比增速变为-3.3%,较原披露数上升4.1pc。
利率走廊宽度可能适度收窄。
后续针对存贷款和同业存款的自律定价调整可能更加频繁,政策利率传导将更加顺畅。政报专栏文章《维护竞争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再次强调以公开市场7天回购操作利率为核心央行政策利率,但表示不同市场对于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存在差异。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与政策利率基本同频,但由于银行间过度竞争和规模情结,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存贷款定价目前已“放得开”,未来将更多关注“形得成”和“调得了”。同时货政策报告指出,央行“研究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预计后续自律引导机制将有所加强。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向价格型转型。
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型。①总量指标管控难度较大。金融总量指标波动大且易失真,例如M2 易受理财和资本市场对存款分流的影响。总量目标调控难度增加,转向价格型指标是必然。同时,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信贷、货币供应量等指标与经济相关性下降,包含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代表性更好。
①支持性政策可期。央行指出,合理把握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预计未来降息、降准等支持性政策可期。
投资建议:随着稳增长、化风险政策不断推进,银行股风险评价有望改善。重点推荐市场化中小行。把握3 条选股线索:①地产、城投风险化解受益的低估值标的,推荐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建议关注港股渝农商行、重庆银行。②无风险利率下降,红利风格有望走出绝对收益,推荐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建议关注港股国有行、中信银行。③风险偏好小幅修复,推荐低估值的龙头白马银行,重点推荐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爆发,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