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10万亿化债方案 有何影响?

赵增辉/韩轶超 2024-11-09 19:56:26
机构研报 2024-11-09 19:56:26 阅读

  事件描述

      11 月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同时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累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如何看待此次政策以及后续影响?

      事件评论

      为什么是10 万亿?首先,截至2023 年全国隐性债务规模14.3 万亿,此次显性化置换的额度为10 万亿,小于存量隐性债务规模,显性化置换仅是地方财政压降隐性债务的方式之一,此外还有财政预算内资金拨款、盘活国有资产偿还、合规转变为经营性债务等。当前距离2028 年清零还有几年时间,地方依然有一定余量空间自己压降债务,但是考虑到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大,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明显,因此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置换,经过置换后,2028 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2.3 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 万亿元减为4600 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10 万亿怎么发?怎么分?此次明确6 万亿是调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其余4 万亿从新增专项债中用于安排。2020 年12 月开始,地方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置换隐性债务,过往发行节奏看,发行高峰期为四季度和一季度;今年四季度可能迎来首批特殊再融资债。区域分布看,北京、贵州、天津和云南较多。分配可能按照以下逻辑:

      1)用于支持全省或全域无隐性债务地区。2)用于地方债务负担较重、期限较短、债务成本较高的地区;3)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一些产业基础较好但历史上债务率较高的地区。

      10 万亿有何影响?(1)对债市的影响。10 万亿地方债或通过政府债供给冲击的形式影响短端流动性,去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密集发行后,银行间流动性明显收紧。其原理是再融资债发行后主要由银行承接,银行消耗超储,地方政府将融入资金转移给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平台用其偿还贷款、非标或公开债。因此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时央行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下降,政府存款上升,银行资产端储备资产下降,对政府债权上升,从而流动性收紧;而融资平台归还债务后,流动性再次宽松。与国债不同,特殊再融资债发行主体为31 个地方政府及5 个计划单列市,大量区县均有上报置换债务的需求,发行过程协调难度较大,各地平台企业偿还债务节奏也不一致,因此进行货币对冲平抑流动性有难度,对资金面有一定冲击。此外,置换类政府债发行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配套贷款,历史上单独的政府债供给冲击与10 年期国债走势相关性不高。(2)城投债是否迎来提前偿还。

      理论上,城投平台拿到化债资金后,可能用于提前偿还公开债,但这有两个约束条件:其一是这期公开债必须涉及隐性债务,其次需要召开持有人会议讨论,需要一定的流程。因此从实际情况看,提前偿还量并不大,去年四季度最高峰为12 月,提前偿还规模为695亿元。(3)对地方政府的影响。此次新闻发布会表示未来5 年估算可以节省约6000 亿利息,平均每年在1200 亿左右。本次置换将会显著降低地方债务付息压力。但考虑到置换债仅是将表外的隐性债务置换成政府债券,对整体宏观杠杆率影响并不直接。后续化债的进展还需要观察名义增速和财政收入,如果化债之后两者增加,那宏观杠杆率可能回落。

      风险提示

      1、财政超预期发力;2、制度改革超预期;3、资金面或经济基本面出现超预期变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