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宏观*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点评:化债如期出台 关注政策节奏

张晓娇/朱启兵 2024-11-10 08:49:13
机构研报 2024-11-10 08:49:13 阅读

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上连续五年每年8000 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化债,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力度较大。

    关于化债:2028 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2.3 万亿元。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 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此外针对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税收收入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同时,2029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 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根据财政部测算,2028 年之前地方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 万亿元减为4600 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从2024 年1-9月财政收支增速看,一般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2%,税收收入累计同比下降5.3%,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0%,收入增长乏力是制约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财政部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 亿元左右,或将对2024 年1-9 月财政支出增速较低的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和节能环保等行业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关于财政政策:关注“化债工作思路的根本转变”。财政部表示,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背后是化债工作思路的四方面转变:从应急处置到主动化解转变,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我们认为背后或有两方面影响,一是未来财政政策的态度可能更加积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政策调整可能更加灵活,二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在本次政策出台之后大幅下降,下一阶段财政政策的要点之一或在于确立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方法。

    财政政策前瞻:稳增长的财政政策不仅需要化解存量,还需要关注增量。

    7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9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11 月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化债方案主要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但是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或将延续至2025 年,考虑到美国大选结束后,新任总统特朗普可能延续其2018 年奉行的逆全球化和加征关税政策,我国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财政部表示今年的增量财政政策力度较大,包括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建议后续关注11 月至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 年经济工作的安排,以及2025 年3 月两会对财政预算的具体安排,结合2025 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政策可能在以下方面更加给力: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回落偏慢;欧美经济回落速度过快;国际局势复杂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