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周跟踪:走出低谷 医药进攻方向?
投资要点
周思考:在顺周期投资风格下,我们推荐医药创新配套产业链的投资机会,生命科学、CXO 等领域出现边际向好的基本面趋势,这些趋势包括订单改善、经营性现金流改善、盈利能力触底修复、资本开支强度趋弱、减值损失消化等等,我们团队本周11 月份观点《11 月:多一点创新配置》,增加了4 个生命科学及CXO标的(泰坦科技、皓元医药、诺唯赞、药明康德),月度组合如此集中配置在一个赛道,之前是比较少的,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也持续强调【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拐点的认知。我们发现市场认知分歧依然比较大,再次重申这是在供给出清逻辑下医药稀缺增长的细分领域、考虑2021 年以来板块调整幅度较大,构成基本面和股价的进攻属性。因此,我们再次阐述医药供给出清下的推荐观点:医药创新产业链的机会更具投资价值。
1)医药进入“挤水分”新阶段:这是一个供给侧的逻辑,也是医药投资上相对陌生的框架,2024 年以来投资者对医药低基数效应、动销跟踪、需求复苏等普遍感觉对业绩可预期性变差,我们认为核心原因是当下宏观环境下,医药流通及工业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回款压力,进而倒逼医药工业企业重新考虑渠道管控能力提升,这个过程中必然呈现更谨慎的利润表表现,这一点在医院院内的相关细分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我们也特别提示投资者,在关于企业营运效率的同时,更关注创新增量的拉动;2)医药创新配套产业链,经历低谷,逐步走向盈利能力的窗口期:随着2024 年三季报的披露,我们发现创新药产业链逐渐迎来基本面拐点,尤其在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新成长曲线逐渐明晰、人员调整逐渐稳定下盈利能力迎来进入上升通道,结合政策对并购重组的大力支持及资金持仓情况,我们认为科学服务板块已迎来最佳布局时机,板块确定性及弹性同在,建议重点关注。
投资建议:我们推荐生命科学领域泰坦科技、皓元医药、毕得医药、阿拉丁、诺唯赞,及CXO 领域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
三医政策周跟踪
医保: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对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开展核查的公告” 公告强调了药品追溯码的唯一性,指出重复追溯码可能涉及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风险,表明政府正在加强对药品流通的监管,显示了医保局在打击医保欺诈行为上的决心以及对维护基金安全的坚定态度。
医药:本周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强药品受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我们认为,其旨在鼓励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品的生产,限制临床价值低、同质化严重的药品委托生产,强化受托生产企业的质量责任及加强监督管理,进而促进药品生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同时鼓励创新和满足临床急需。
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通知》。我们认为当下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医疗端的改革是当前三医联动改革的重点,建议关注诊疗行为规范化对产业供给侧的影响。
行情复盘:板块普涨,科研服务、医疗服务、CXO 板块表现较好涨跌幅:本周(2024.11.01-11.08)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上涨6.42%,跑赢沪深300 指数0.92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正数第14 名。2024 年以 来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累计跌幅4.5%,跑输沪深300 指数24.1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3 名。
成交额占比环比减少:截至2024 年11 月8 日,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6165.1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5.1%,较前一周减少0.3oct,低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7.9%)。
板块估值略有提升:截至2024 年11 月8 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8.71 倍PE,环比提升1.65。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133%,环比提升4.0pct,远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42.3%)。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根据Wind 系统中信证券行业分类看,本周(2024.11.01-11.08)医药子板块普涨,中药饮片(+23.4%)、医疗服务(+9.8%)、医疗器械(+6.9%)涨幅相对较多。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2024.11.01-11.08)医药子板块普涨,科研服务(+13.2%)、医疗服务(+8.8%)、CXO(+8.5%)涨幅相对较多;仿制药(+2.6%)涨幅相对较少。个股来看,科研服务板块中禾信仪器(+68.1%)领涨,创新药板块科济药业(57.8%)领涨,CXO 板块中皓元医药(19.4%)、博腾股份(16.4%)领涨,API 及制剂出口板块中富祥药业(+19.3%)领涨,医药商业国药股份(17.7%)领涨。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国内医药行业处于供给侧改革的深水区,创新升级、渠道结构变化,成为主要方向,这个过程中,医院院外产品更受益于老龄化加速趋势、创新药械鼓励性政策影响下进入兑现期,更重要的是,随着医疗环节改革的深入,我们判断医药价值链也将发生比较大的重构,这个过程中,处方外流、医药CSO、各环节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也将呈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行业最新观点:供给调整中,创新增量拉动效应逐步体现。
我们认为医药新旧动能的切换,未来一个阶段将会持续,创新药械、供给出清或格局较好的领域(创新药配套产业链、大输液、精麻药、血制品、医药流通、中药OTC)或受益于需求端的慢复苏,可能成长性更好;但同时,我们也提示在医改综合政策的影响下不排除部分公司渠道调整带来的失速可能,而这种调整过程中营运效率变化市场被投资者忽略,对公司的成长性预期带来误判。
落实到具体投资建议上:
看好院外销售为主,品牌力强,对下游渠道把控力高的公司,比如:东阿阿胶、同仁堂、云南白药、羚锐制药、华润三九。
看好CXO 新业务持续拓展下业绩增长持续性,比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看好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好转的科学服务标的,如泰坦科技、诺维赞、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等。
看好创新药支持政策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力持续提升下创新药公司估值提升弹性,比如:迪哲医药、泽璟制药、康方生物、荣昌生物、智翔金泰、先声药业、复星医药等;
重视原料药行业底部不同公司成长弹性,比如:仙琚制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奥锐特,国邦医药等
看好新业务持续拓展带动成长能力及盈利能力的提升的流通标的,比如:上海医药、九州通。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业绩低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