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周报:央行强调利率理性定价 化债新政利好银行板块
近期行业观点:结合近期落地的政策,我们认为化债利好银行板块,息差有望保持稳定,营收增速有望逐步企稳,利润增速有望维持现有水平,不良率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我们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公司推荐杭州银行(资产质量向好,低估值高安全边际)、江苏银行(利润增速维持高位,资产质量优异)、齐鲁银行(资产质量向好,低估值高安全边际)、苏州银行(资产质量向好,规模较快增长)、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持续向好,资产质量优异)和沪农商行(地理位置优越,资产质量优异)。
央行发布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强调了金融机构应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并希望银行业净息差稳定。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示“目前存款利率已主要由金融机构自主调整,辅之以行业自律来保障理性有序竞争”。而在三季度报告中,央行指出“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2019 年8 月到2024 年8 月,1 年期LPR 累计下降0.9pct,而银行贷款平均利率降幅为1.9 pct,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则仅为0.5pct。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内卷严重。贷款方面,银行过度竞争贷款,部分贷款利率,特别是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
存款方面,银行存在规模情结,受业绩考核和手工补息影响,提升了付息率。
央行明确金融机构“需要切实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我们认为,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始终注重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业自身健康性,下阶段目标为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同时稳定银行业息差,以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我国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利好银行业。11 月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
再加上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 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我们认为,化债将对银行业带来三方面利好:1. 资产质量提升。全部债务向规范透明管理转变,银行资产质量得以改善,不良贷款率有望下降。
2. 信贷投放能力增强。清理不良资产后,银行可以释放出更多信贷额度,支持经济发展和其他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3. 保持稳健的盈利水平。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化债过程中将优先以低利率置换信用风险高的部分,这样可减少银行的减值损失。同时,银行在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时,能够享受更稳定优质的利息收入,保持盈利水平稳健。
近期表现回顾:
11/01-11/08 期间,银行板块涨幅1.38%,与沪深300 相比跑输4.12 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银行跌幅0.34%,股份制银行涨幅2.07%,城商行涨幅2.08%,农商行涨幅2.02%。
个股方面,涨跌幅前列为:重庆银行涨幅7.75%,青农商行涨幅6.87%,郑州银行涨幅6.80%。涨跌幅后列为:建设银行跌幅0.74%,齐鲁银行跌幅1.23%,渝农商行跌幅2.62%。
风险提示: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质量恶化;金融监管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