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化债组合拳超预期 2025年财政政策空间打开

罗志恒 2024-11-11 07:40:13
机构研报 2024-11-11 07:40:13 阅读

  导读

      11 月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明确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11 月8 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累计4 万亿元用于化解隐性债务。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 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同时,2029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 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 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2.3 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这一揽子针对性强的化债组合拳,直接安排10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加上2 万亿元棚改隐性债务按原合同偿还,近五年里地方政府仅需偿还2.3 万亿元隐性债务,地方化债压力大幅减轻,地方债潜藏的风险大幅缓释。

      如何看待这一揽子化债举措?对经济会产生什么效应?这次为何主动大力度地化解隐性债务?后续要如何完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2025 年财政政策会如何加力?带着这些问题,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风险提示:美国大选结果及对华政策变化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受阻;地方财政紧平衡形势加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