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5系列二:化债六问六答
宏观事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1 月8 日闭幕,宣布了一篮子化债方案和对未来政策积极的信号。
核心观点
政策思路转变,宏观预期积极
化债时间表:在2028 年之前将地方债务显性化。
化债节奏和规模:在2024-2026 年三年内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6 万亿元(每年2 万亿元);在2024-2028 年五年内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4 万亿元(每年8000 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用于化债;延迟棚改隐性债务2 万亿元至2029 年;地方政府每年的化债压力从2.86 万亿降至4600 亿元。
化债的影响:政策化债的思路转变——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财政的约束思路转变,未来扩张的方向打开,财政政策将更为积极。
化债下的宏观衡策:随着债务增量供给的逐步释放,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将更为积极,我们预计货币政策仍存在降准和降息的空间,且随着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其对于国债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管理需求将进一步上升,驱动利率波动率进一步回落。关注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两会进一步提供的财政扩张空间。
关注风险的收敛
化债思路从“防风险”转向“促发展”,推动2025 年宏观风险进一步收敛。从政策和实体经济的互动来看,随着宏观政策从收缩转向扩张,实体经济的预期将经历回落企稳到逐步改善的过程。虽然2025 年开始外部的风浪开始加大,但是随着国内宏观政策的预期转变,我们以及宏观风险将逐渐趋向于收敛,有利于风险资产的向上运行。。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上游价格快速上涨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