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半月观:年内还会刺激消费吗?
近半月,“10 万亿+”财政刺激落地、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高层多次强调切实抓好后两个月各项工作。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4.10.28-11.10)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加码,有6 大焦点:一是11.4-8 人大常委会闭幕,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总体“诚意足、力度大”,既有确定的“10 万亿+”规模、也有想象空间大的规模、还有2025 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给力”;二是近期高层多次强调切实抓好后两个月各项工作,如总书记在11.4-6 湖北调研、10.29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均强调,“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是11.8 央行Q3 货币政策报告有不少新变化,尤其是更重视稳物价、更注重稳汇率与其他目标的均衡(比如应对可能的关税升级)等;四是11.8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稳外贸、稳增长,涵盖扩大出口信保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五是10.28 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相较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新设工具在回购方式、报价方式、期限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买断式的操作方式,增加了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力,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六是10.28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重点关注“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实际看,此前多地已有推出,如长沙对生育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 万元,株洲对生育二、三胎的分别可申领1000、3000 元的一次性补助等。其他可关注,证监会发文5 方面降低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门槛,国务院多措并举激发冰雪运动活力,地方继续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稳地产、强产业等。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也已落地。短期紧盯3 点:1)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对明年的政策定调;2)特朗普当选后可能的关税升级,一旦落地,预示我国政策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3)2025 年3 月全国“两会”,将明确财政刺激力度,包括赤字率、专项债和特别国债额度等,预计都将明显高于2024 年。此外,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可能的包括:年底再降准、明年一季度可能进一步降息,新一轮消费补贴,提高生育补贴等人口相关的举措,中央更大程度的参与地产收储,设立更多区域发展规划,筹划更多大型基建项目,提前下达2025 年部分专项债额度等等。其中,市场近期比较关注年内是否还有消费刺激,11.8 人大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据此看,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有可能会部署进一步促消费的相关政策,配套的资金安排也有望在会议之后择机落地。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增量政策加快出台,包括“10 万亿+”化债、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等。
1、重要会议:关注人大常委会、国常会、国资委党委会、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等。
11.4-8 人大常委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议案,并在11.8 召开发布会,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总体“诚意足、力度大”,一是规模可观,既有确定的“10 万亿+”规模,也有想象空间大的规模(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正在推进中”+专项债支持土储、地产收储“正在制定中”),还有2025 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给力”(提升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规模、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此外,加快推进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等。
11.8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稳外贸、稳增长,涵盖扩大出口信保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
11.4-6 国资委两次召开党委会议,学习近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分别围绕推进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延续强调“两大核心”外,提到更好发挥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科技创新置于首位,此外“努力多增效益、多作贡献”。
10.29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除了延续深化改革外,强调各部门各地区“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切实抓好后两个月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且此后11.4-6 总书记湖北调研也强调,“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其他可关注:11.5 金监总局出席银行业协会会议;11.5 金监总局、住建部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政策培训会,从流程层面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10.25 财政部出席世界银行会议,提及2025 年财政政策总体会“更加给力”。
2、部委政策:关注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Q3 货币政策报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等。
11.9 央行发布Q3 货币政策报告,本次报告基本延续9.24 央行发布会、9.26 中央政治局会议等的表述,包括“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等。但也有不少新变化,尤其是物价、汇率、货币政策框架等方面,4 个专栏也有较大增量信息。尤其是物价、汇率、货币政策框架等方面:更重视稳物价,删除了“维护价格稳定”,并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此前是“温和回升”);汇率方面删除“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改为“强化预期引导”,预示后续汇率调控将更灵活、可能会更注重稳汇率与其他目标的均衡(比如应对可能的关税升级);新增“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等。此外,专栏增量信息也不少,专栏3 全面介绍了新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专栏1指出M1、M2 统计口径将迎来调整;专栏4 对年内M2 大幅波动也做了解释。
10.28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重点关注“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此前多地已有推出,如长沙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按其合法生育的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 万元,株洲对生育二、三胎的分别可申领1000、3000 元的一次性补助等。
10.28 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相较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新设工具在回购方式、报价方式、期限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买断式的操作方式,在增加了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往后看,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央行正接近直接“下场”,中国版量化宽松正在路上。
其他可关注:11.1 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5 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包括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放宽资产要求、增加要约收购方式、允许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以及适当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锁定期要求;11.1 总书记《求是》发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地方政策:地方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继续加码汽车消费。
地方继续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加力汽车以旧换新、发布高水平构建质量基础设施(2024-26 年),郑州设立50 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发展,福建发布17 条惠台利民举措等。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各地继续加力一揽子稳地产举措;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
1、各地继续跟进落实9.24 一揽子金融政策、9.26 政治局会议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海南、陕西等地发布一揽子稳地产举措,大体涵盖土地规划、财税金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预售资金监管、“小户型”审批、商品房价格备案等方面,此外,多地加快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天津率先放松公积金在京冀提取,支持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2、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11.6 国务院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目标到2027、2030 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1.5 万亿元,并部署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以及对外合作等多举措。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