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M1统计面临调整
分析结论:报告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预计央行将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年内可能会进一步降准降息、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强调将继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同时,央行表示将调整M1 统计口径,并将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总体来看,3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9 月24 日以来加大稳增长力度的政策基调,强调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断式逆回购、买入国债、以及资本市场再贷款工具来加大基础货币投放,且年内可能会进一步降准降息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持续强调做好“五篇大文章”,特别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此外,央行表示将对M1 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尤其是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从货币政策总结、经济形势判断、周期性政策思路、以及未来政策重心四个方面,我们对报告分析如下——1、今年3 季度广义货币信贷“量”稳“价”降,金融条件边际宽松。从货币信贷“价”的角度看,今年3 季度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WALR)季环比边际下行1 个基点至3.67%,其中票据融资利率和个人房贷利率季环比分别下降25 和14 个基点至1.35%和3.31%,而一般贷款利率小幅上行2 个基点至4.15%,但企业贷款季环比下行12 个基点至3.51%。另一方面,从货币信贷“量”的角度看,社融同比增速从今年2 季度末的8.1%小幅放缓至今年3 季度末的8%,而虽然金融“挤水分”的影响消退,同期M2 同比增速则从6.2%回升至6.8%。此外,今年3 季度超储率较2 季度环比回升30 个基点至1.8%,超过季节性水平(2019-23 年平均下降4bp),显示银行间流动性相对宽松。
2. 就国内外增长/通胀走势而言,央行对全球增长的判断更偏谨慎,并认为海外通胀回落可能面临挑战;央行对国内经济的判断更为积极,并预计通胀将延续温和回升态势。具体看,
央行认为全球经济延续低增长态势,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但通胀进一步回落势头仍面临多重挑战。报告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总体复苏,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偏弱。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但商品价格回升和服务通胀持续或阻碍通胀进一步下行,未来降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方面,央行密切关注单边贸易主义、地缘政治和产业链重构等多重因素可能拖累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尤其关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内政外交政策潜在调整的影响。
在国内经济形势方面,央行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4 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回升,CPI 同比继续温和回升,而PPI 同比降幅亦将收窄。报告提到,国内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需求改善仍有空间、以及已推出的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都将推动4 季度经济企稳回升。风险方面,央行关注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增长放缓、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通胀方面,央行认为随着4 季度进入消费旺季、以及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对经济的提振作用逐步显现,年内CPI 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PPI 降幅也会总体收窄。
3. 在周期性政策方面,央行或将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年内有望进一步降准降息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报告表示要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结合近期潘行长反复、明确地释放保增长和稳定市场为首要目标的政策信号,货币政策宽松可能更为“前置”,预计今年年底前央行可能进一步降息30 个基点、降准50 个基点。同时,央行或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断式逆回购、买入国债、以及资本市场再贷款工具等来加大流动性投放。央行分别在8、9 月净买入国债1,000 亿元、2,000 亿元,并在10月21 日开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的首次操作500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以券换券”,互换便利并不投放基础货币。此外,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方面,报告表示“两重”、“两新”以及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是主要抓手,意味着信贷供给或将向这些领域倾斜。
4. 在未来政策重心方面,央行或将对M1 统计口径进行调整,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并继续强调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位的“五篇大文章”。具体看,
央行或将调整M1 统计口径,提高其代表性和相关性。在专栏1 中,央行表示,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研究纳入M1 统计,且M2 统计也要结合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预计央行未来可能会对M1 和M2 的统计口径进行调整,以提高其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
在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方面,央行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加强价格型调控,并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报告指出,即便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适时调整,其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亦将趋于减弱,原因可能包括专栏4 中提到的理财等资管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结构变化、以及直接融资加快发展等。
因此,央行表示要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为此,央行在专栏3 中强调要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存贷款利率改革,改善以7 天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传导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机制。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仍在做好“五篇大文章”,尤其是科技金融。在专栏2 中,央行明确表示科技金融在“五篇大文章”中位居首位,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金融的下阶段目标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同时需平衡好金融支持与防风险。
风险提示:地产周期超预期下滑;逆周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