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货币政策锚由量转价 宽松力度可期
核心观点
(1)与2024 年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本次报告货币政策总基调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支持性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2)货币供应量调整按下加快键,重点或是M1 统计口径调整。
报告释放央行将加快货币供应量调整的信号,重点或集中于M1 统计口径。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等均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央行或将纳入M1 统计口径。
(3)报告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表述有简化,应是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亦基本理顺,同时央行或对当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较为满意,当前国债期限利差或可作为央行进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调控的短期参考标准。
(4)价格调控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持续推进,信贷等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减弱。报告在专栏4 专门介绍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我们理解,这再次传递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亦传递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信贷等间接融资与经济相关性有所弱化,不必对信贷需求放缓、M1 与M2 同比增速负剪刀差走阔过于悲观。
(5)风险化解或接近尾声,社会风险偏好有望持续修复。本次报告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我们理解,这并不是央行不关注防风险,或者传达了目前相关领域的风险正在稳步收敛,有助于持续修复社会风险偏好。
风险提示:
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海外突发金融风险事件;基准利率快速反弹。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