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大事记系列之三十七:人大会财政方案的预期差在哪里?

刘璐/张君瑞 2024-11-11 12:39:27
机构研报 2024-11-11 12:39:27 阅读

  平安观点:

      前言:11 月8 日,人大会议官宣的地方债务置换规模符合市场预期,但也有预期差。本文将先分析化债等各项财政政策的成色,再对债市做出展望。

      存量方面,10 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规模基本符合预期,预期差有两点:化债期限延长至29 年之后、年内将快速发行2 万亿。10 月12 日财政部会议之后,市场对债务置换规模的预期在10 万亿附近,实际方案是6 万亿一次性调增限额+五年年均0.8 万亿新增专项债用于化债。预期差之一是化债期限延长到2029 年之后(2 万亿棚改贷款可以按原合同偿还),并不是27 号文确定的28 年,这使地方政府每年的化债任务从2.9 万亿下降至2.6 万亿,能帮助地方政府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三保以及稳增长。预期差之二是11-12 月即将迎来2 万亿置换债供给,这会使得市场对供给压力产生担忧。

      增量方面,未安排增量政府债弥补年内财政缺口,主要力度留待25 年安排。

      市场此前预期财政部发行约1 万亿政府债弥补年内财政缺口,本次会议并未安排,仅通报了地产等前期已提到的政策的进展,侧面反映决策层对于达成年内各项目标有信心。25 年已经明确是财政大年,财政部长提出我国政府举债空间巨大,且将G20 平均政府负债率作为新的参考系,具体规模可能在明年两会官宣。我们预计25 年由政府债带来的广义赤字规模将为11.63万亿,比24 年高2.67 万亿:1)赤字率可能提升到4%,赤字规模5.63 万亿,比24 年高1.57 万亿;2)新增专项债可能将上升到4 万亿,较24 年略有提升;3)特别国债规模可能上升到2 万亿,比24 年多1 万亿。

      财政发力意味着城投会加杠杆吗?本次会议释放出了降低城投融资限制的政策倾向。24 年430 政治局会议也曾做此引导,但城投债融资并未改善。

      当前城投加杠杆需要先清零隐债、退出监管名单,然后找到好项目。前一条件可以靠置换满足,后一条件则更难满足。我们预计城投债供给短期难以上升,中期供给还要看置换进度和名单外城投的发债审核标准是否放松。

      综合看,本次会议对债市的短期影响是供给压力,中期影响要观察25 年财政大年的实际力度及城投是否打开加杠杆的空间。1)利率债方面,单月供给超过万亿的月份容易带来调整,实际调不调取决于央行态度。目前优势是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潜在风险是贸易摩擦带来的汇率压力、净息差收窄给银行体系带来的压力。建议保持灵活仓位,顺央行而动,高频路标关注OMO余额及资金面情况。拉长时间看,M1 和信贷脉冲企稳前,利率债仍有机会。

      2)信用债方面,市场对城投债的安全性早已确认,供需格局更影响行情。

      观察的路标是非银负债稳定性及城投债审核情况,短期内前者更值得跟踪。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转向,政府债供给超预期,城投非标违约。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