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建筑与工程:大规模化债落地 建筑建材三表均有望受益

机构研报 2024-11-11 13:02:16 阅读

  投资建议

      11 月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拟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并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专项债安排8000 亿元化债。我们认为若化债落地,建筑建材企业三表均有望受益。

      理由

      大规模化债落地,利好建筑建材报表质量修复。据会议介绍,此次政策组合拳发力后,2028 年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 万亿元,五年合计可节省6000 亿元地方债务利息支出。我们认为此次专项化债资金落地,有望释放部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以推进基建实物工作量和建筑产业链回款,对建筑建材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修复有明显积极作用,化债落地也有助于建筑建材企业变得更乐于承接新订单,利好其收入增长。此外,我们认为市场对12 月经济会议和明年两会仍有专项债扩容、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预期,因此积极的政策预期仍然存续,对建筑、建材板块的估值有望继续形成有力托举。

      建筑央国企:资产负债表质量有望明显改善。我们认为建筑央国企在地方建筑产业链的回款序列中受偿优先级较高,有望成为化债的主要受益品种之一,除了回款有望明显改善,账龄缩短带来减值拨备下降外,原本的“差订单”在化债后有望得到资金支持,变为企业愿意承接的“好订单”,利好企业2025 年新签订单恢复正常增长。看好中国建筑、中国中冶。

      消费建材:化债利好现金流修复,弹性在于企业信心。2022 年地产大幅下行以来,消费建材企业面临应收账龄增加、减值压力加大的局面,因而转向缩表回笼现金的保守策略,基本放弃了在B端的增长,因此1-3Q24 消费建材现金流是近三年以来的最优记录。我们认为,此次化债政策落地,一方面有望改善企业回款、缩短账期、减少按账龄计提的减值情况;另外一方面也能促进企业从缩表转为扩张,让企业B端收入再次恢复增长,建议关注三棵树、东方雨虹、北新建材、伟星新材。

      水泥:化债资金落地对需求有一定积极托举作用。我们认为,化债资金有望释放专项债资金用于推进实物工作量的部分,预期2025e水泥需求同比-5%,较24 年的-10%降幅明显缩窄;供给端竞争生态已有积极变化,且需求预期的改善也有助于行业发挥协同效应,我们认为板块的盈利底部基本可以确认,看好明年的价格中枢回归和企业盈利修复,建议关注华新水泥、上峰水泥、海螺水泥、华润建材科技、冀东水泥。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主要覆盖个股盈利预测、评级和目标价不变。

      风险

      地产继续下行,项目资金紧张,价格竞争激烈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