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人大常委会会议学习体会:化债规模超预期 新增财政政策充满想象
11 月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会议作出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会后,人大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化债规模超预期,改善经济主体现金流。此次化债规模达到12 万亿元,超出我们以及市场预期。全国隐性债务余额将由2023 年末的14.3 万亿元降至2028 年末的2.3 万亿元。具体而言,此次化债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新增6 万亿专项债务限额置换隐性债务。议案建议新增6 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2024—2026 年每年2 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二是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三是承认2 万亿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此次化债五年累计节约地方政府利息支出6000 亿元左右,还有助于地方畅通资金链条,政府可以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支出、发展经济,同时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收入、现金流。
其他财政政策将继续落地,整体超预期。财政部表示,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并给出了具体政策的进展情况,整体上超出了我们及市场的预期。后续关注12 月人大常委会会议、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政策的安排。一是支持房地产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预计年内将推出。二是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表示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三是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由于增发超过限额的特别国债需要人大批准,因此最快要看12 月人大常委会是否会宣布相关安排。四是提升赤字以及发行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等,预计2025 年将会落地。财政部表示将结合2025 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预计2025 年特别国债规模或提升至2 万亿,赤字率可能提升至3.5%—4%。
新增财政政策在路上,股市中期保持乐观。短期政策已落地,指数来到我们预期的指数区间上沿、临近筹码密集区。此前市场对利好预期已经较为充分,政策落地后市场震荡或加剧,机构资金应注意交易节奏。中期来看,年内经济增速5%左右的目标实现确定性高。有关部门多次表态超长期国债与赤字率仍有空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财政政策有继续释放可能。年底阶段基本面、政策面对股市仍有支撑。若市场回落至10 月17 日低点或9 月27 日上涨缺口处,则有反弹可能。整体在增量政策释放前,市场仍以震荡走势为主,临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阶段可逢低布局博弈政策预期。
风险提示:地方隐性债实际规模可能较大;新增财政政策落地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