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快评报告:增量利好政策出台 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投资要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 月4 日至8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会议决议通过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
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还表示,从2024 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 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根据财政部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 亿元左右。
政策推动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此次大规模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助力地方腾出更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张体现出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取向,推动缓解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促进国内需求的回暖与增长动能的回升。同时,更好发挥具有逆周期特征的政府债券的作用。
增量财政政策仍值得期待: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表示,正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一方面今年仍将加力推动相关工作,包括:一是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二是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政策;三是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等政策。相关政策细则正在研究,并推动加快落地;另一方面预计2025 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预计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将以提振需求为导向,促进供求关系再平衡。随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国内消费、房地产市场等表现有望回暖,有助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有望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以主要宽基指数成分股中的绩优股、权重股等或将成为资金配置的重点方向。
风险因素:政策效果未如预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投资者情绪波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