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金融数据点评:一揽子政策对金融数据的投射

张继强/吴宇航/吴靖 2024-11-12 11:53:24
机构研报 2024-11-12 11:53:24 阅读

  11 月11 日,央行公布了2024 年10 月金融数据:

      (1)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 亿元,Wind 预期6093 亿元,前值15900 亿元。

      (2)社会融资规模13958 亿元,Wind 预期14386 亿元,前值37634 亿元。

      (3)M2 同比7.5%,Wind 预期7.0%,前值6.8%;M1 同比-6.1%,前值-7.4%;M0 同比12.8%。

      作为传统的“信贷小月”,10 月贷款和社融总量环比有所回落,但都与预期水平相差不大,结构上更是出现了一些阶段性改善特征,例如居民信贷实现同比多增,票据冲量减少等。尤其是表征实体经济活跃度的M1 增速跌幅收窄。可见9 月底一揽子政策的效果已初步体现,后续或对四季度信贷社融形成持续支撑。具体来看,10 月数据呈现几大特点:

      第一,对公贷款延续同比少增,但票据冲量有所减少10 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1300 亿元,同比少增3863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900 和1700 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30、少增2128 亿元。尽管10 月PMI 数据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但企业贷款依旧维持偏弱态势,一方面是有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债务置换有关,8-9 月“特殊”专项债大规模发行,10 月特殊再融资债也集中发行,这些资金普遍用于化解隐性债务,可能导致城投等企业信贷出现一定收缩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10 月票据融资1694 亿元,同比少增1482 亿元,票据冲量现象看似有所减弱,但也可能是源于表外票据的增长。

      第二,地产和消费双重助力,居民信贷有所回暖10 月居民贷款新增1600 亿元,同比多增1946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490 和1100 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543 和多增393 亿元。居民信贷回暖来自于三大支撑:一是地产“银十”表现超过“金九”,销量同比明显增长,尤其体现于一线城市及二手房市场。10 月北京、上海、深圳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环比分别+128.6%、+37.5%、+5.3%,10 月同比+54.8%、+66%、+114.5%。与地产交易活跃度紧密挂钩的两大税项(契税+土地增值税)也小幅企稳。二是央行引导银行大幅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预计缓解了居民贷款早偿问题。三是十一长假效应+股市财富效应+双十一消费节几大因素共振之下,10 月居民消费需求大概率走强,带动居民短贷增长。

      第三,社融主要支撑在于非标而非政府债

      10 月社会融资规模13958 亿元,同比少增4483 亿元,其中主要的贡献在于非标。10 月非标融资-1443 亿元,同比少减1129 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同比少增221 亿元,新增委托贷款同比少减212 亿元,变化都不大。而未贴现票据同比少减1138 亿元,或表明企业开票需求高于季节性。

      10 月企业债券融资1015 亿元,同比少增163 亿元。其中,城投债(Wind 口径)10 月净融资244 亿元,化债对城投信用风险构成利好,为城投债发行带来窗口期,不过化债过程中城投债整体收缩的趋势或没有变化。10 月地产债(证监会口径)净融资约240 亿元,房企融资阶段性回暖,需求端销售回暖、供给端“白名单”等房企融资支持呈现初步效果,后续一方面关注销售修复持续性,另一方面关注房企债务最小化倾向能否逆转。

      政府债一改过去几个月的同比多增,转为同比少增。10 月政府债券融资10496 亿元,同比少增5142 亿元。经过8-9月的集中发行后,地方债发行进入阶段性的“空窗期”,对单月数据形成一定拖累。不过,四季度追加4000 亿再融资专项债额度,上周人大常委会发布会提到化债政策“马上启动”,年内2 万亿置换债启动发行概率较高,预计11-12 月还是会对社融形成较强支撑,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城投贷款非标可能有所减少。

      第四,M1 增速跌幅收窄,财政支出效应明显

      10 月M1 同比-6.1%,降幅较上月收窄1.3 个百分点,首次减缓了今年以来持续下行的趋势。M1 同比的回升主要源于财政资金投放加快、微观主体活力改善、地产链回暖。10 月的财政发布会提到“目前增发国债正在加快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下达使用,后三个月,各地共有2.3 万亿元专项债资金可以安排使用。”此外10 月多个省份开始推进债务置换,特殊再融资债大规模发行,而部分用于偿还企业拖欠款的资金相当于直接注入流动性,改善微观资产负债表,都对M1 有一定积极作用。地产方面,9 月末中央与一线城市地产政策组合拳接连发力,地产高频数据整体改善,10月一手房看房量、到访量等前瞻指标明显提升,新房销售也出现了一定企稳迹象。

      M2 同比增长7.5%,较上月增加0.7 个百分点,在贷款增速不高的背景下M2 出现回升,同样是来源于财政支出效应。

      存款结构上,10 月财政存款明显向企业、居民转移。10 月财政存款增长5952 亿元,同比少增7748 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少减669 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减1352 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则同比多增5732 亿元,可能是来自部分赎回资金的回流。

      往后看,我们认为信贷社融的阶段性底部已经出现,到明年一季度预计都将延续改善趋势。一是,本轮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幅度不小,预计持续改善居民提前还贷行为。二是,专项债资金投放、发改委项目下达,化债资金落地,对融资和M1 都偏正面。

      但与量相比,更重要的是价和结构。10 月LPR 下调后,信贷成本将再下一个台阶,量增价跌的组合下融资需求或难言实质改善,央行近期也表示未来会淡化数量型指标的作用。

      总的来看,近期的一揽子政策在10 月的金融数据上有一定投射,结构的改善更能说明问题。短期PMI、M1 等基本面前端信号已经初现好转,但通胀等反映经济现实的指标仍偏弱。对债市而言,市场既不能轻视未来两个季度基本面阶段性改善的趋势,但其持续性有待观察,债市大概率延续震荡走势,趋势性机会仍难现,重点关注利率债供给节奏和外部因素扰动。十年期国债预计仍难脱离2.0-2.2%,继续建议持有5-10 年期利率债和短端存单、信用债组合,短端城投债适度挖掘下沉机会,超长利率债仍建议逢调整增持。股市方面,M1 增速回升对流动性和盈利预期的影响都偏正面,股市活跃度有望维持高位。

      风险提示:政府债供给节奏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