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点评报告:结构变化积极 信心修复可期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居民信贷需求边际改善
10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000 亿元,同比少增2384 亿元,“924”一揽子政策发布后,10 月首次金融月度数据总量并未超预期改善,但居民贷款同比多增,以及票据融资冲量减少,反映了信贷结持续优化的态势。第一,企业贷款同比少增3863 亿元,一方面一般对公贷款同比仍负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128亿元,反映企业有效需求仍未释放;另一方面而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482 亿元,票据冲量行为较前期改善。第二,居民贷款新增1600 亿元,同比多增1946 亿元,主要源于居民短期贷款多增1543 亿元,结合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不排除存在部分消费贷违规流入股市的现象,此外尽管当前居民收入预期仍处改善阶段,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仍多增393 亿元,或反映“9.24”新政发布后,购房需求尤其是一线城市购房需求提升,带动按揭贷款规模上量。总体来看,居民贷款同比正增反映了政策刺激下需求端的边际变化,未来规模增长能否持续修复,仍取决于政策效能及收入预期。第三、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新增由负转正,当月1100 亿元,同比少增998 亿元。
社融同比少增,政府债券融资形成拖累
10 月份社融新增13958 亿元,同比少增4483 亿元;存量增速为7.8%,较9 月下降0.2pct。社融增速自7 月以来连续3 个月下降,而10 月同比少增主要受到政府债券的拖累,当月政府债券同比少增5142 亿元。我们认为10 月政府债券发行放缓,并不意味着财政力度的减弱,一方面8、9 月政府债券融资均超15000亿元,10 月规模亦在10000 亿元以上不可谓之不大,同比少增主要源于同期高基数;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发债决策受11 月人大常委会议影响,在增量债务额度明确之前发行有所放缓。政府债券之外,其余融资对社融贡献分化:第一,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新增2988 亿元,同比少增1949 亿元,或源于对公信贷需求偏弱;第二、表外融资减少1443 亿元,同比少减1129 亿元,其中未贴现银承同比少减1138 亿元,非标及开票均对社融形成支撑,或源于银行授信政策趋严后,部分客户转向非标融资;第三,直接融资新增1298 亿元,同比少增201 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015 亿元,同比少增163 亿元。
M1 降幅收窄,M2 增速回升,非银存款高增
10 月M2 同比增长7.5%,较9 月大幅上升0.7pct;M1 同比下降6.1%, 较6 月降幅缩窄1.3pct,在连续6 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回升,M2-M1 剪刀差亦收窄。
我们认为M1 降幅收窄或源于财政募集资金的拨付形成了企业账户上的活期存款,而M2 企稳回升一方面源于部分债市和理财资金赎回形成存款回流,同时。
总量上,7 月人民币存款新增6000 亿元,同比少增446 亿元;结构上,住户及企业存款当月均少增,但同比分别少减669 和1352 亿元多减2500 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少增7748 亿元,为主要拖累项,前期中央及各地政府募集的财政资金已逐渐形成拨付;非银存款当月新增10800 亿元,同比多增5732 亿元,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源于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落地,推动了非银机构的融资,形成派生存款,另一方面受资本市场表现影响,部分居民存款流入股市形成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
投资建议
“9.24”新政后首份金融数据总量平淡,但仍不乏亮点,尤其是居民贷款同比多增以及M1 降幅的收窄,或反映稳增长政策对经济预期的改善及市场信心的提振。随着政策效能的突显,积极因素将持续积累,布局经济复苏主线的胜率或持续上升,客群基础好,零售业务具有优势的银行,在经济修复中获益更明显。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