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专题:“资产荒”正在生变?

谭逸鸣/郎赫男 2024-11-12 14:11:22
机构研报 2024-11-12 14:11:22 阅读

  展望2025 年,“资产荒”持续还是生变?本文聚焦于此。

      何谓“资产荒”?“资产荒”,是指资产供给持续弱于金融机构配置需求的市场行情,资产供给与需求之间明显错配。而进一步,当市场对宏观环境和政策语境的认识也愈发一致时,流动性同时在溢出,“资产荒”便演绎发展成了“策略荒”。以上便是近年来债市持续发生的现象,在今年上半年尤为显著。而9 月下旬以来,行情演绎开始有所变化,受稳增长政策加码信号释放的影响,风险偏好明显提振,权益市场迎来修复,而债市则在止盈情绪与反转交易之下全线走弱。

      历史上的几轮“资产荒”:2015 年以来,债市曾出现过几轮“资产荒”,一旦出现,其持续时间往往较长:2015 下半年至2016 年末;2018 下半年至2019年末;2021 年初至2022 年末;2023 年初至2024 年三季度末。总结来看,历史几轮“资产荒”的演绎,都具有一定的宏观经济内生周期性特征,通常发生于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债券供给增量不足,投资风险偏好亦偏低,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取向往往维持稳健偏宽,流动性也趋于宽松,致使供需之间存在明显错配,催生“资产荒”行情。而“资产荒”的瓦解和结束,则通常跟随经济金融回暖以及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供需矛盾逐渐缓解和弱化。

      “资产荒”正在生变?

      首先从供给端来看,我们预计2025 年总体增量不少,尤其是政府债:(1)2025 年利率债供给预计将高于今年,将一定程度缓解债市供给不足的局面,以及由此也将带动广义流动性的抬升:包括置换化债的3 年6 万亿元专项债、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大行等,此外明年还将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和拓宽投向领域、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2)信用债供给也有望回暖,但总体或仍处偏弱状态:经济波浪式修复特征延续之下,产业债供给放量情况也还需进一步观察;2025 年化债大背景或仍延续,但在置换债的逻辑以及“退名单”深化之下,城投债净融资相较于2024 年总体或有所改善,从而缓解“资产荒”状态;在财政注资大行和隐债置换背景下,银行次级债供给或将相对减弱。(3)广义流动性供给上,在地方化债不断落实的背景下,社融信贷或有望迎来温和扩张,当然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等待和观察。

      其次,从需求端来看:展望2025 年,在稳增长和化债诉求下,我们预计宏观流动性总体或较为充裕,但在宏观政策转向以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背景下,债市整体增量资金或将有所减弱,叠加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大行缺负债的同时,资金流向或也不同于今年(多数流向理财),相较而言,进入2025 年,股债“跷跷板”以及房地产的分流效应或有所显现。相应地,机构行为所面临的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低利率环境以及流动性并未大幅溢出的背景下,负债端管理难度加大,故而综合来看,债市需求端或将有所回落。

      综合来看,于债市而言:新一轮的信用扩张周期或正在孕育,但短期或也难以看到太多的实际验证,政策效果还有待持续观察,当前而言,配置力量仍占优,债市利率上行风险或整体可控,年内“资产荒”逻辑或难快速逆转,逢高仍可把握配置交易机会。而中期来看,展望2025 年,虽然政策效果需要等待时间检验,支撑债牛的逻辑或也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但供需矛盾或将得到缓解,“资产荒”逻辑相应将有所转变,债市波动或有所加大,震荡市特征将更为明显,对应需关注调整风险,亦将带来更多波段交易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