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深度报告:一文读懂“股债跷跷板”效应

李清荷 2024-11-12 16:52:18
机构研报 2024-11-12 16:52:18 阅读

  9 月以来,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出与增量政策预期提振,主要股指出现反弹,债市受其扰动显著,“股债跷跷板”效应再次引起关注。我们基于股债日频、区间数据两个维度复盘二者相关性规律,剖析股债同频的影响因素,并展望当下股债跷跷板的持续性与二者相关性失效的催化因素,为当下看股做债提供建议。

      日频数据:股债以负相关为主,概率与涨跌幅度有关统计2002 年以来的5503 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与10 年国债(价格)日度涨跌方向相反的概率为51.75%,高于同向变动的45.58%,印证了股债以负相关为主的规律。

      股市涨跌幅度与债市变动方向概率存在关联,股市涨超2%与跌超2%对应当日债市利率反向变动的概率分别为58.1%和54.8%,均高于股市涨跌2%以内的概率。部分月份股债反向或股债同向的概率较高。在2002 年以来,股债日度涨跌反向概率大于2/3 的32 个月份中,股市波动较大的月份,债市当月反向变动的概率较高。

      区间数据:股债以负相关为主,概率与涨跌幅度有关选取2014 年以来上证指数与10 年国债收益率的60 个交易日滚动涨跌幅,使用30日滚动p-value 值衡量股债相关程度。筛选该时间段p-value 值大于0.7 和小于-0.7 的时间区间,其中共有25 段股债强负相关的样本可供参考。其中,股涨债跌共有9 段,股跌债涨共有11 段;股债同涨有3 段,股债同跌有2 段。25 段强相关区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约47 日。在股债负相关情形中,经济预期变化通常是撬动股债跷跷板的重要因素;特发事件、估值修复等非常规因素则可能导致股债同向。

      如何解读股债相关性?

      (1)债券投资者注重票息收益的获得,而股票现金流折现率模型动态变化,因此社会回报预期提升时,资金将从债券资产向权益资产转移,引发跷跷板效应。(2)日度数据反映市场的风险偏好水平的即时变化,股市成交连续性强,可供债市参考情绪变化,但可能引发部分债市交易盘的策略趋同,形成自我强化。(3)区间数据反映市场趋势,基本面预期、货币政策转向和部分“黑天鹅”事件是股债相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货币政策力度可预期,股债双牛难成趋势。

      未来股债相关性会如何变化?

      (1)历史股债强相关持续时间均值7 周,因此预期本轮股债相关或可继续持续3-6 个交易周,在年内持续作为重要的情绪指标存在。(2)本轮股债相关性因政策预期扭转而起,利用股债相关性指导债券投资,重点在于体会政策预期变化。更强力的货币政策有望催生短暂的股债双牛,而超预期的财政政策或在初期导致股涨债跌。(3)此外,需关注交易类机构的股债切换;银行等债券配置机构的力量较大概率持稳,需关注信贷需求边际变化对银行配债意愿的潜在扰动。

      如何应对“看股做债”行情?

      对交易盘而言,股债相关性可作为消息面的佐证指标,地产、银行股行情或向债市传导。交易盘应主要选择中长债对标股市,短债与股市偶有对应,但仍需聚焦资金面。对配置而言,经济基本面未确认企稳,增量政策力度未明,短期情绪难以决定长期趋势,可波段参与债市机会,同时为参与股债跨市场机会准备足额流动性。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货币政策对债市情绪的扰动,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