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外忧扰动
复盘与思考:
11 月12 日,受到海外政策预期影响,国内各大股指普遍下跌,“跷跷板”效应下,债市延续牛市行情。上证收益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下跌1.39%、1.10%,科创5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17%、0.07%;中证可转债指数下跌0.41%;7 年、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则大幅下行3.3bp、2.8bp、2.1bp。商品市场依旧偏弱,贵金属价格持续下探,黄金、白银价格分别跌2.03%、2.97%;工业金属中,铜价下跌1.62%;基建地产类商品方面,螺纹钢、铁矿石略涨0.06%、0.26%,沥青、玻璃价格则下跌0.84%、2.01%。
央行延续大额投放,但资金利率仍缓步上行。早盘央行公告逆回购投放规模为1255 亿元,净投放1072 亿元。尽管央行连续两日提供超千亿元的流动性支持,资金“超级周”的资金压力却不减反增。体现在借贷成本上,今日R001、R007 分别上行4bp、2bp 至1.69%、1.89%。结合资金利率的日内走势观察,DR001 的波动明显放大,早盘一度跃升至1.90%,直至央行公告逆回购规模后,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后续在1.49%-1.58%区间不断跳跃,尾盘收于1.51%。
尽管资金面边际收敛,市场情绪仍相对积极。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由52.5%降至50.2%,其中“央行操作及宏观指标水平”分项处于39.1%点位,反映市场可能依然相信央行将持续积极投放,呵护资金市场的稳定性。存单一级市场开始暂缓提价,据11 月12 日各银行询价结果,11 月13 日1 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利率维持在1.86%-1.87%水平,3 个月发行利率横盘于1.85%,并未跟随资金利率上行变动。
避险情绪助力长端利率突破关键点位。早盘起,权益市场定价共和党即将赢得美国国会两院控制权,股市的避险情绪驱动长债交易变得活跃,7 年、10 年、30 年活跃券连续下行。全天来看,利率债曲线以5 年为分界,5年及以上收益率几乎平行下移2-3bp,5 年以下品种受到流动性收紧的制约,下行幅度多在1bp 以内,曲线进一步走平。
长端利率接近年内低点,而用于置换的地方债即将发行,可能引发市场短暂波动。据中债信息网,截至11 月12 日,河南省已经宣布将于11 月15 日发行319 亿元10 年期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江苏省则披露了11 月政府债发行计划表,将于11 月18-22 日、25-29 日发行1200、1311 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市场预期这部分发行量或同属化债资金,且期限结构或偏长,主要发行期限在10 年以上。
从短期波段的机会来看,在地方发债计划密集披露期分批止盈,并在后续的调整期逐步回补仓位,可能也是一个选择。不过对于配置盘来说,逢调整仍是较好的介入时机。
A 股边际回调,上证指数下跌1.39%,深证成指下跌0.65%,万得全A 下跌1.16%。全天成交额25870 亿元,较昨日(11 月11 日)放量405 亿元,较5 日均值缩量236 亿元。全市场28%的个股实现上涨,较昨日的75%明显下降。分市值来看,大、中、小盘品种回调幅度相近,沪深300、中证500 和国证2000 分别下跌1.10%、1.15%和1.34%。风格层面,国证成长指数下跌0.92%,价值指数下跌1.08%。
消费行业表现靠前。在31 个SW 一级行业中,共4 个行业上涨。其中医药生物表现领先,对应SW 指数上涨0.96%。消费板块表现亮眼,其中零售、家电、纺织服饰分别上涨0.89%、0.49%、0.10%;美容护理和轻工制造下跌0.23%和0.27%,跌幅相对有限。科技板块边际回调,传媒、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分别下跌2.90%、2.00%、1.62%和1.45%,昨日表现出色的军工和机械同样分别回调3.54%和2.10%。
今日市场的回调或与两个因素相关。其一,部分品种触及10 月8 日开盘高位,资金兑现情绪加重(例如中证1000、科创50 等)。尤其是10 月8 日买入后承受了较大跌幅的资金,其获利了结的意愿可能相对更强。这意味着在当前位置下,市场可能会经历一段筹码交换的过程,行情短期内或偏震荡,直至急于兑现的筹码基本出尽,市场态度基本转向乐观。典型案例为2020 年6-7 月大涨后,市场经历了一段震荡行情,直至2020 年底突破高位,迎来2021 年的“慢牛”。值得注意的是,行情震荡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在2020 下半年的震荡行情中,消费(食品饮料)和新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车)持续走强,成为2021 年牛市的“基本盘”。对本轮行情而言,在化债政策&特朗普胜选的影响下,科技&消费或将成为支撑行情的主线。
其二,特朗普胜选带来的消极预期开始显现。“10 万亿化债”政策宣布后,增量政策进入短暂的“空窗期”,“出口承压-逆周期政策加码”的预期暂时降温。同时,特朗普选择鹰派人士入阁,引发市场短暂担忧。反映到今日的行情中,即是“美元走强-汇率承压-行情受到扰动”。不过,这一消极预期对中长期行情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原因来看,一是明年提赤字、增发特别国债等政策预期仍有发酵空间;二是国产替代的逻辑可能推动结构行情;三是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落地方式及影响的出口规模尚不确定。如接下来内需进一步修复,叠加国内逆周期政策加码预期,可能缓和市场对出口承压的担忧。
整体来看,今日回调是上周&本周一行情大涨后的合理调整,成交额仍处于2.5 万亿元水平,意味着本轮筹码交换的速度可能偏快,震荡行情较2020 年下半年可能更短。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