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报告:如何理解美国通胀预期出现的“割裂”

周浩/孙英超 2024-11-13 13:25:10
机构研报 2024-11-13 13:25:10 阅读

  特朗普当选后,对于美国“再通胀”的担忧愈演愈烈。尽管特朗普尚未公布具体的施政方案,但市场对于减税等政策的预期,导致了美债利率快速上行,以基准的10 年美债利率为例,在特朗普胜选后的一周内上行大约15 个基点,并开始逼近4.5%的关口。事实上,本轮利率反弹从9 月的FOMC 会议后就开始出现,从3.6%左右的低点上行至4.5%附近,事实上其幅度也已经十分可观。

      市场的担忧可能不仅仅是特朗普潜在的扩张性政策,也可能夹杂着对中期通胀中枢抬升的担忧。特朗普当选只是让这个担忧提前或者显性化,我们认为通胀有内生化的倾向,这也是我们一直描述的美国经济的“三高”新常态——即高通胀、高利率以及中高速增长。

      影响中期通胀走势的最重要因素是通胀预期,我们倾向于使用密歇根大学的5-10 年通胀预期作为中期通胀的预测之锚。而如果对比1 年期和5-10 年期的通胀预期,则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普通居民认为通胀仍将是中长期的困扰。

      通胀短期变化与中期通胀预期之间的冲突,会带来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美联储仍然会选择降息,但终点利率大概率会处于“限制性”。第二,10 年期美债利率会处于相对波动的状态。第三,在开始降息后,市场反而会更加重视相关的“不确定”,这导致了降息的作用开始被质疑,所以导致了降息的“片段化”——即每次降息无法简单推导出下一次的货币政策举动。

      但市场并非没有确定性,比如说在12 月降息后,美元的基准利率会下降至4.25-4.5%的水平,中值在4.375%,那么在此利率水平之上的债券,就会存在positive carry。投资者固然可以脑补各种可能的中期情形,但不输carry 对于固定收益投资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