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行业动态点评:眺望6G 中国公司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望前置
【事项】
2024 年全球6G 发展大会将于11 月13—14 日在上海松江区举行,主题为“领航新征程,眺望6G 标准前沿”。大会将展现我国和上海在6G(第6 代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资源更好汇聚,助力6G 前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未来产业培育。6G 作为更先进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特点。它将超越传统通信范畴,通过感知与通信融合、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等愿景,催生颠覆性技术与应用,牵引战略性产品与服务,形成未来产业,是全球科技战略必争领域。根据计划,2025—2027 年是全球6G 标准研究阶段;2027—2029 年是第一版标准形成阶段;2030 年前后,6G 将进入商用阶段。
今年9 月12 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SA)105 次全会上,3GPP 首个6G 标准项目——6G 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获得通过。该项目主报告人由中国移动公司代表担任,这是中国公司首次牵头新一代移动通信首个标准工作。此次担任报告人,中国移动将协调管理6G 标准制定节奏、牵引技术讨论方向、主导形成有效结论,负责标准制定的有序推进和质量的把控。中国移动曾在5G 时代担任3GPP 无线场景与需求、网络架构标准的报告人,牵头系统架构的设计。相比之下,6G 时代,中国公司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进一步前置。2009 年1 月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了3G 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 和WCDMA 牌照,三大通信运营商的3G网络正式投入商用,这一年被业界称为“中国3G 元年”。3G 的突破不仅是中国摆脱1G 空白、2G 跟随的转折点,也为后来的4G 并跑、5G引领打造了良好开端。4G 时代,中国自主研发的4G 技术标准TD-LTE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 国际标准之一;5G 时代,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实验进程,中国都走在世界前列。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2024》报告预测,2024 年中国5G 连接数将突破10 亿,到2030 年年末,中国移动行业每年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将超过1 万亿美元。
【评论】
2023 年12 月,中国工信部等指导下的6G 推进组首次对外发布了《6G 网络架构展望》和《6G 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提出了关于6G 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与网络能力,形成了6G 无线系统功能和运行特征以及设计原则。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6G 和5G 相比,最直观的提升在于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通信时延。从应用场景来看,6G 将在5G“万物互联”的基础上升级为“万物智联”。2023 年6 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完成了《IMT 面向2030 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描绘了6G 的六大应用场景: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AI)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政策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作出相关部署,包括“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 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 国际标准化工作”等。中国通信运营商服务了全球体量最大的用户,建立了最庞大的信息服务系统;华为、中兴等通信制造商,小米、Ov、荣耀等终端厂商具备全球领先的出货量;此外,中国在无人机、新能源车、工业制造、电商、短视频等领域均具备良好的基础或先发优势。所以,从整体产业链来看,中国在推进6G 方面具备很强的综合实力。在科技浪潮持续迭代升级的背景下,建议关注国内通信板块的相关标的:1)运营商,建议关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2)通信设备,建议关注中兴通讯;3)数据中心,建议关注润泽科技;4)光模块,建议关注新易盛、中际旭创;5)物联网,建议关注移远通信。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升级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美科技摩擦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