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问世

赵子健/徐淋 2024-11-14 14:34:25
机构研报 2024-11-14 14:34:25 阅读

  科学家发现全新偶极激子。复旦大学晏湖根、黄申洋团队与合作者在人为堆叠的、旋转角度为90°的黑磷同质结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偶极激子,该激子无须依赖隧穿效应,天然具有强大的与光相互作用能力,在室温下的光学吸收率超过1%,能被红外吸收光谱轻松探测到。该激子有助于推动低维度光电探测器、微型光谱仪、可调谐发光器件等新型红外光电器件的研发,还为调控激子—激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更多自由度,对多体物理、强关联量子态、非线性激子极化激元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黑磷中矩形莫尔超晶格的新奇量子现象奠定了实验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科学家研制出高性能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凯丰、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飞秒激光和纳秒激光泵浦量子点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具有阈值低、方向性好、线宽窄、可连续调节、相干性好、偏振度高等特点。该研究充分展示了胶体量子点在液体激光中的实际应用潜力,也为量子点在光流体学、生物成像和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机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

      动物所等揭示免疫球蛋白驱动炎性衰老机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和曲静研究组、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课题组以及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顾颖团队首次构建了高精度的泛器官衰老空间导航图,并通过开发新的空间组织结构熵分析方法,揭示了组织结构失序和细胞身份丢失是多器官衰老的普遍特征,还通过构建针对衰老空间位置的特异性敏感基因集,识别出关键的衰老敏感位点,同时发现了免疫球蛋白的积累是衰老的关键特征和驱动因素。该研究为延缓衰老及防治相关疾病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科学家揭示过敏反应关键机制。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施一公团队和深圳医学科学院宿强团队首次报道了人源IgE 高亲和力受体的二聚化结构,证明了IgE 结合能诱导受体从二聚体转变为单体,揭示了这种构象转变有助于暴露FcεRIβ和FcεRIγ亚基胞内段的ITAMs,从而更有效地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团队还提出了IgE 介导FcεRI 复合物激活的工作模型。该研究为理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开发针对IgE-FcεRI 相互作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问世。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自主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的空—时—谱分辨率的高光谱智能成像器件,将光能利用率由不足25%提升至74.8%。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宽带感知架构,以此攻克了阵列化宽带光谱调控、高光谱智能成像器件制备、大规模高分辨光谱重建等关键技术,并自主研制出国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在遥感探测、生命健康、智慧农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