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报告:哪些可转债倾向强赎?
强赎条款如何实现
历史上转债的提前赎回条款多数为“15/30 130%”,主要目的包括避免到期兑付、减少利息偿付等。而不进行提前赎回的原因包括强赎后公司股权稀释;公司股价短时间内可能承压;发行人对公司发展与正股走势信心充足等。总结而言,转债是否强赎应由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对公司正股及转债价格影响或也并不固定。
2024 年转债强赎趋势先降后升
2024 年前三季度强赎转债数量有限。主要原因是正股市场走势不振,股价本身更难触发强赎条件,另外发行人主体预测投资者转股意愿不足,对是否强赎更加谨慎。随着10 月权益市场牛市行情带动,多只转债正股触发强赎条件,10-11 月强赎数量已接近前三季度之和。其中公告强赎的主体多数股权集中程度较高、或是转债剩余规模有限。
强赎时点逐渐后移
从强赎规模看,选择提前赎回的可转债余额与正股走势相对一致,自2020 年以来逐年下降,转债通过到期偿还方式退市的数量明显增加。2024 年10 月以来,随着牛市行情的持续带动,转债强赎规模超过到期赎回。从赎回时点看,转债主体进行强赎的时点从前半阶段逐渐转移到最后两年。2023 年以来选择强赎的主体中发行4 年以上转债强赎占比过半,后续可重点关注临近到期日的转债主体。
转股影响较小的主体更倾向强赎
从行业看,进行强赎的转债主体主要集中于科技类行业,另外非银金融强赎主体占行业转债比例最大。发布强赎公告的主体往往具备更低的未转股比例,且这一数据自2022 年以来逐年下降,反映公司更倾向将剩余规模较低的转债进行提前赎回;同时强赎的主体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相较公告不强赎的主体也更高。由此可见,当转股对公司股权结构不产生较大影响时,公司或更倾向提前赎回。
转债强赎后价格先降后升
从历史平均涨跌幅来看,强赎公告发布当天及后续两日左右,可转债价格都将出现较大承压,随着股份流通额不断扩大,正股也将对应承压,涨跌幅与转债一致。
10 月以来的强赎价格走势受市场行情影响,公告之后三天转债价格波动更大,随后几日涨幅超过历史平均水平。强赎方面可更多关注发行时间4 年以上、剩余规模较小且股权集中程度更高的主体。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超预期变动;政策边际变化;数据统计不全面。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