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医保预付金制度出台 医疗服务、流通赛道景气度上行
核心观点
医保局建立预付金制度,规范流程管理。2024 年11 月11 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及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建立预付金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金,是为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参保人员就医获得感设置的周转资金,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其中,特别明确:
(1) 各省级医保部门要指导统筹地区组织开展医保基金预付工作。
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原则上该统筹地区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12个月可实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预付,居民医保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6 个月可实施居民医保基金预付。上年已出现当期赤字或者按照12 个月滚动测算的方法预计本年赤字的统筹地区不能预付。
(2) 在预付金额上,原则上以前一至三年相关医疗保险基金月平均支出额为基数,合理确定预付金的基础规模,并结合定点医疗机构年度综合评价、信用评价等情况进行调整,预付规模应在1 个月左右,但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形,经医保部门和财政部门会商后可适度调整预付金规模。
预付金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各地实施细则因地制宜。通知从政策制度安排、申请流程、会计核算和监督等方面明确了规范要求,其首先明确了政策内涵、拨付条件及支出标准,同时从流程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监督三方面进一步规范。各地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修改和完善本地区的预付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预付金制度有利于缓解医疗机构压力,利好医疗服务和流通机构边际改善。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财力、人口老龄化,以及医药费用增长供给侧驱动力强劲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医保基金长期可持续运行压力增大,医保政策调整引起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发生变化,各级医疗机构资金承压。此次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有利于规范流程,强化管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们认为在医保预付金制度确立后,医疗机构流动性将大幅改善,其对医药企业的回款力度有望加强,医疗服务和流通机构迎来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医药流通企业,如: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股份等;医疗服务相关标的,如:爱尔眼科、普瑞眼科、新里程、海吉亚医疗等。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