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观察2:华为具身智能中心启动运营 OPENAI智能体明年1月发布
事件:2024 年11 月15 日,深圳前海、宝安举行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
届时,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启动运营;多家头部科技企业已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小鹏AI 机器人Iron 亮相,已在工厂投入使用; OpenAI 计划明年1 月发布智能体 能控制计算机并独立执行任务。
华为布局具身智能已久,从四个角度研究具身智能技术:9 月19 日,华为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宝安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创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华为将赋能具身智能技术,联合企业打造解决其实际问题的具身爆款产品,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技术方面,华为通过四个研究方向推动具身智能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深度落地,1)具身世界重建:面向具身智能场景,华为致力于探索低成本、高质量的世界重建方法。2)具身数据合成:华为研究大模型赋能的3D 仿真场景生成,应用方向包括公共服务、工厂等场景,为具身智能体技能学习提供合理的任务及高逼真的传感器数据。3)智能体自主学习平台:构建支持大规模异构机器人同步仿真与训练的基础设施,通过该平台,华为能够缩短技能训练周期,提升泛化性并降低数据采集成本。4)具身感知与决策:基于多模态大模型赋能的智能体,华为研究端到端的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
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海内外百家科技企业入局:2023 年11 月,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 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 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引起科技企业高度重视,华为、小米、腾讯、百度、网易、美团、讯飞、优必选、宇树、银河通用、星尘智能等数百家科技企业都已入局。海外方面,在特斯拉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马斯克强调Optimus 将成为特斯拉最有价值的产品。
小鹏AI 机器人Iron 亮相,已在工厂内投入使用:2024 年11 月6 日,小鹏 AI机器人 Iron 正式亮相。小鹏 Iron 采用仿人结构设计,身高 178cm,体重70kg,拥有 62 个主动自由度;”大脑“采用图灵AI 芯片,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记忆,同时也让手脚自主活动,双手也采用1:1 人类双手尺寸,有15 个双手自由度。此外,小鹏AI 机器人与智驾体系同源,采用了AI 汽车上的鹰眼视觉系统,可以720°无死角看世界,还运用了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让机器人行走有像驾驶般的能力。据何小鹏透露,小鹏 AI 机器人 Iron 已经在工厂部分岗位上“工作”。
OpenAI 首个AI 智能体产品将于明年1 月份发布: 11 月14 日,OpenAI 正准备发布一个代号为“Operator”的AI 智能体(AI agent),它将能够控制计算机并自动执行编码和预订等任务,并于2025 年1 月通过API 访问。这将标志着针对日常用户需求设计的AI 代理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认为,智能体是具身智能的“大脑”,其突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投资建议: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推动市场快速扩展。华为、小鹏等科技巨头积极布局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带动行业应用深化。同时,OpenAI 计划推出具有计算机控制能力的智能体,为具身智能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建议关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企业,尤其是具备研发实力和场景落地能力的龙头企业。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AI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下游需求不足。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