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经济数据点评:10月经济的名与实

陶川/钟渝梅 2024-11-15 16:29:30
机构研报 2024-11-15 16:29:30 阅读

  事件:11 月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1 至10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

      从今天公布的10 月经济数据来看,9 月以来经济的企稳回升之势得以巩固,社零消费和地方基建的脉冲有力对冲了地产的下滑,尤其是在中央对地方进一步“抓紧抓实”的部署下,可以预见四季度实际GDP 增速有望回升至5.3%附近,但受制于物价回升缺乏动力,名义GDP 增速的追赶仍有待破局。相对9 月,10月数据不乏有一些亮点:

      一是,政策撬动下的消费延续了不错的成色。汽车、家电两大项支撑10 月限额以上社零同比反弹至今年3 月以来的高点。

      二是,地产方面,除了销售的回暖,价格的企稳是更难能可贵的信号。10 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在2023 年10 月以来首次转涨。为了巩固地产由量及价的传导,政策的持续接力依旧很有必要。

      三是,狭义基建开始“调头”,地方资产负债表或迎来初步修复。10 月更能反映地方基建情况的狭义基建增速转降为升,在新一批大规模化债资源的“加持”下,地方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开始加速,这也将有利于未来基建预期的改善。

      但这一轮经济企稳能否延续到明年一季度之后?考虑到特朗普上任后外循环可能面对的“急凉风”,我们认为当下的政策目标不会仅着眼5%目标的实现,企稳回升更应看重“名实相符”,这就需要未雨绸缪,以更大力度的促消费和稳地产来引导市场预期。因此,即便四季度GDP 增速圆满收官,但若名义GDP 增速徘徊在4%附近,那或许就需要更强有力的财政来促进物价的合理回升。当前仍有一些“症结”有待政策破局:

      政策所及之外,消费仍有温差。除汽车家电项以外的10 月社零同比增速表现温和。后续社零持续回暖的韧性,可能离不开政策对居民收入与预期的支持。

      同时,工业端还面临着来自价格的压力,10 月仍有不少行业处于“量上价下”的局面中,未能有效缓解的价格压力并不利于之后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

      结合10 月数据来看,我们对各分项数据评估如下:

      工业:节假日影响 vs. 政策利好,谁更胜一筹?10 月工业生产一面是受到“十一”节假日休假、通常会较9 月季节性走弱的影响,另一面又是受到“926”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密集释放、或会对冲工业生产放缓幅度的影响。10 月工业增加值无论是在同比增速、还是在环比增速上都出现了边际下滑,说明前者的影响还是更大。不同于更反映预期的PMI 调查指数,工业增加值更反映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这也证明了政策密集释放后,预期的修复要快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不过整体上来看,“量”的表现还是要好于“价”。10 月仍有不少行业处于“量上价下”的局面中,表示这部分行业对应的终端需求仍未完全修复、还有产能等待  出清。若后续延续“量上价下”的局面,或将压制厂商的生产意愿。

      制造业:继续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拿手项”。10 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升至10.0%(9 月为9.7%),其中“新质”和出口仍是制造业的“代名词”——无论是相较于今年9 月、还是去年10 月,电子设备、交通运输、食品制造等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拉动都在变大。巧合的是,这些行业大都对应两个标签,一是“新质”含量颇高,二是出口表现相对较强。

      基建:地方投资支撑作用开始回归?受由中央投资主导的公用事业投资增速减弱的影响,10 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调,这说明基建由中央投资主导的局势开始发生转变。相反,10 月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从2.2%升至5.8%,反映出地方基建投资的初步复苏,背后或可以理解为新一轮化债虽意味着地方城投平台的融资受限,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地方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改善基建预期。

      地产:销售好转、投资走弱。10 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降幅走阔至12.3%,新开工面积同比、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均较9 月回落;而竣工面积同比降幅、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分别收窄至20.2%、1.6%。控开工、抓竣工,可能是年末地产的阶段性政策重点。

      消费:两个顺风因素,助力10 月社零同比超预期回升至4.8%。一是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汽车、家电分项零售额表现强劲。二是今年“双十一”电商促销前置,活动相较去年提前6-10 天开始,10 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升至8.3%,对社零起到一定支撑。

      分项来看,除政策支持的家电汽车之外,食品、化妆品、通讯器材对10 月社零的拉动居前;10 月油价回落,石油及制品类成为10 月社零的主要拖累;地产销售边际好转的外溢效应尚不明显,家具、建筑装潢分项表现平淡。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