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英飞凌FY24Q4跟踪报告:FY25预计营收同比微降 明年AI功率半导体需求乐观

鄢凡/谌薇 2024-11-17 19:33:15
机构研报 2024-11-17 19:33:15 阅读

  事件:

      英飞凌于11 月12 日发布FY24Q4 季报,本季度营收39.19 亿欧元,同比-5.5%/环比+5.9%;毛利率42.2%,同比-1.5pcts/环比+2.0pcts。综合财报及交流会议信息,总结要点如下:

      评论:

      1、FY24Q4 营收符合指引,库存和DOI 环比均有降低,订单积压进一步减少。

      FY24Q4 营收39.19 亿欧元,基本指引预期40 亿欧元,同比-5.5%/环比+5.9%,FY24 财年营收149.55 亿欧元(上季指引150 亿欧元),同比-8%;本季毛利率42.2%,环比基本持平,全财年毛利率42.6%,同比-4.7pcts 主要系销量下降、价格走低和限制成本提升。本季末库存环比减少超4 亿欧元,DOI 缩短近30 天至153 天。FY24 全年Capex 为27 亿欧元,略低于此前28 亿欧元的指引,预计FY25 Capex 减少10%至25 亿欧元。在当前下行周期中客户的短期订单行为明显,订单积压进一步减少至约190 亿欧元(上季末为220 亿欧元)。FY24中国市场营收占比约27%,同比+2pcts。

      2、4 个业务部门单季营收均环比增长。AI 服务器电源带动PSS 环比增幅靠前。

      1)ATV:本季营收21.49 亿欧元,环比微增,主要受益于xEV 相关的 MCU需求较高,全年营收同比+2%,公司在中国汽车MCU 市场份额居首位;2)GIP:

      营收5.03 亿欧元,环比增长6%,整体工业市场环境依然疲软,工业供应链中的库存水平仍然较高,去库存进展缓慢,半导体需求复苏时机和程度尚不明朗,自动化、驱动系统和大型家电等预计将持续低迷,可再生能源领域去库速度慢于预期,电动汽车充电和AI 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进一步提升;3)PSS 部门:

      营收环比增长15%至8.61 亿欧元,AI 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增速显著,季度环比增长近50%,消费类计算和通信应用已触底,但市场周期性复苏进展较慢,消费类库存消化仍是挑战;4)CSS 部门:收入环比增长11%至4.06 亿欧元,物联网和安全市场的需求已触底,但复苏仍然缓慢,库存需要进一步减少。

      3、FY25Q1 营收预计同比-14%/环比-18%,FY25 全年营收预计同比略降。

      1)FY25Q1:预计营收32 亿欧元,同比-14%/环比-18%,预计客户将会在年末报告前大幅削减库存,ATV 和CSS 预计和集团整体趋势一致,PSS 收入降幅较小,GIP 降幅更明显;2)FY25:目前市场可见性极低,全年因库存调整将缓慢开局,预计全年收入将略低于FY24,全年毛利率约40%,同比-2.6pcts,预计全年只有温和的复苏,全球经济增速同比不会加快,消费电子支出缓慢增长,汽车半导体库存调整或延续到25Q2 或Q3,中国电车市场保持稳健,工业客户将继续去库并压缩Capex 预算,AI 数据中心投资将保持强劲,推动公司业务增长。预计ATV 营收略有下降,系虽MCU 份额提升、电车SiC 价值量增长,但难抵消库存和价格影响;GIP 会出现更显著的下滑,可再生能源库存压力仍在;PSS 营收适度增长,AI 相关产品在市场获得极大认可;CSS 预计持平。

      4、AI 需求将成公司25 年增长核心驱动,FY25 全年公司ASP 预计略有下降。

      1)汽车:许多汽车客户正主动降低库存,预计这一趋势将加速至年底,24 全年轻型汽车产量约8850 万辆,同比-2%,xEV 在许多地区市占率停滞不前,预计25 年初不会有明显回升,仅中国电动车比例超5 成,中国市场汽车业务甚至看到部分FY25Q2 提前到FY25Q1 的订单拉动;2)AI 服务器电源:已看到25年初的订单陆续到来,预计FY25 营收超5 亿欧元,未来两年达10 亿欧元,公司在高压从电网到48V 的部分获得台达、光宝、群光等客户的design win,公司预计下季度开始出货5kW 的PSU,8kW 和12kW(预计25-26 年)的产品在研中,公司是功率半导体领域中能够提供所有高功率密度电源所有产品的厂商;3)SiC:FY24 营收6.5 亿欧元,同比增长超30%,市场份额提升,预计FY25 SiC 业务保持低两位数增长,其中ATV 领域增长高于GIP;4)价格:预计FY25 公司整体ASP 下降低至中个位数,汽车领域降幅在低个位数左右,MOSFET 价格降幅在中到高个位数。

      风险提示:客户需求低于预期风险,技术替代风险,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同行竞争加剧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