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鸿蒙NEXT系统大规模装机在即 鸿蒙PC、AI助理即将面世

刘雯蜀/童非/张致远 2024-11-18 16:29:27
机构研报 2024-11-18 16:29:27 阅读

  投资要点

      Mate 70 有望带动鸿蒙NEXT 大规模装机,鸿蒙PC 即将问世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微博中表示,史上最强大Mate 将于2024 年11 月问世,《科创板日报》获悉,华为Mate 70 系列正抓紧投产。此前6 月份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已经透露,鸿蒙NEXT 将在第四季度随着Mate70 系列的上市,推出正式版。10 月以来,鸿蒙NEXT 已进入公测阶段,Mate 60、Pura 70、Mate X5、MatePad Pro 13.2 英寸等设备用户可申请参与。此外,搭载鸿蒙桌面OS 的PC 或即将到来,余承东9 月20 日在央视直播间表示,目前的华为PC 或将是最后一批搭载Windows 的笔记本。

      鸿蒙NEXT:底层重构,性能升级

      鸿蒙NEXT 是首个剔除了 Linux 内核和 AOSP(Android 开放源代码项目)的代码的鸿蒙系统,从底层的系统内核、编译器,到上层的AI 大模型,均实现全栈自研。相比于HarmonyOS 4.0,同一机型下Harmony NEXT 性能提升:1)搭载方舟引擎,整机流畅度提升30%,续航提升56 分钟,运行内存增加1.5GB;2)小艺成为系统级智能体,助手搭载大模型,更加智能;3)搭载自研星盾安全架构,禁止开放9 类不合理权限,从源头降低隐私泄露风险;4)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原生互联,数据与应用可在不同类型终端之间自由切换。

      小艺智能助手升级为智能体,搭载盘古大模型鸿蒙NEXT 中,小艺智能体搭载盘古大模型,成为系统级常驻智能体,用户可通过语音或导航条随时召唤小艺。成为系统级智能体后,小艺使用将比一般的AI 应用更加智能与便捷:1)识屏对话,小艺可基于对屏幕内容上下文的理解回答用户问题;2)拖给小艺,用户可将应用中的物品或文档向下拖拽至导航条,小艺即可对图文进行识别分析;3)小艺帮记,小艺可以记录日期 、地址、事件、卡证、订单等信息,之后小艺可进行到期提醒以及利用记忆信息自动填表。

      原生应用适配超预期,鸿蒙生态基本成型

      应用侧,头部APP 实现鸿蒙原生。鸿蒙生态已经拥有15000+的应用和元服务,较4 月增长10 倍以上,远超华为年初定下的5000+应用支持目标。微信、抖音、钉钉、淘宝、小红书、微博、WPS 均已推出鸿蒙原生版,可在鸿蒙NEXT 中使用。

      用户侧,鸿蒙跻身中国操作系统市场的前两名,鸿蒙全生态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 亿以上,未来有望向鸿蒙NEXT 迁移。开发者端,HarmonyOS 开发者数量已达675 万。综合看,鸿蒙生态基本成型,移动端,未来有望与iOS、Android 三足鼎立。鸿蒙生态的成型,将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操作系统实现在消费级操作系统的成功,我们认为,这将是信创产业的重要里程碑。

      未来鸿蒙自成一体,过渡期存在多种可能

      由于鸿蒙NEXT 剔除了Linux 内核和 AOSP,安卓端应用难以直接运行。在过渡期,为了运行安卓应用、丰富应用生态,存在几种可能的途径:1)如果引入虚拟机,有望在鸿蒙NEXT 系统中模拟安卓环境,缺点是效率降低。此外,是否允许虚拟机的使用,取决于华为官方的态度。2)将小程序一键转换成鸿蒙应用,例如FinClip 可将微信小程序入驻至鸿蒙APP,可用于信创改造。3)开放侧载,允许用户通过非官方渠道安装应用程序,绕过官方应用商店的审核和下载限制,同样取决于官方态度,以及法律法规(如苹果被要求允许用户在欧盟地区通过侧载安装应用)。从中长期看,由于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不同,以及鸿蒙多端互联的理念,伴随鸿蒙开发者支持体系完善,未来鸿蒙将自成一体,并诞生更多独创的原生应用。

      操作系统大会召开,openEuler AI 原生版商业发行在即2024 年11 月15-16 日,题为“以智能 致世界”的操作系统大会&openEuler Summit2024 在北京召举办。openEuler 开源5 年, 2023 年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占率已达36.8%,至今累计装机量已突破1000 万套。本次大会将有8 家合作伙伴基于openEuler 24.03 LTS(2024 年6 月发布的,国内首个AI 原生开源操作系统版本)推出商业发行版。

      建议关注

      鸿蒙相关:软通动力、润和软件、常山北明、九联科技、东方中科、拓维信息、法本信息、芯海科技、智微智能、博彦科技

      欧拉相关:麒麟信安、中国软件国际、诚迈科技、凝思软件智能助理相关:科大讯飞、漫步者、昆仑万维、云从科技、传音控股

      风险提示

      技术风险、应用适配不及预期、开发者生态不及预期、供应链安全风险、竞争风险、产品发布不及预期、安全隐私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