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研究:2025年负债成本改善力度有望加大
2024 上半年银行负债成本重回改善区间,支撑息差降幅收窄。
2024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贷款收益率分别环比下降18bps、27bps半( 半年度降幅 2020 年以来最高)。但得益于付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4bps、存款成本率环比下降7bps半均 2021H2 以来首次下降),支撑息差仅环比下降14bps 至1.56%,降幅低于去年同期的18bps。
在长期限存款逐渐到期后重新吸收、定期化趋势缓和、银行主动加大定期存款的久期管理、同业负债成本管控,以及部分银行受益于美元利率下行推动外币存款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下,明年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有望加大,或将推动部分银行息差实现企稳。
1、价格:长期限存款累计下调幅度较大,美联储降息有望推动外币存款成本下降
1)三年期存款降幅或在100bp 以上,存量存款成本改善空间较大:
2021 年6 月,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加点确定,2022 年9 月至今国有大行六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他中小行也陆续跟进,但由于存款需要到期转存后才能重定价,因此下调效果需要在未来逐步体现。
长期限存款经过挂牌利率多次下调后再重新定价,成本节约效果更明显。以三年期存款 例,在2022、2023、2024、2025 年到期,预计到期后续存利率分别下降58bps、98bps、143bps、125bps。
个股方面,部分此前定期存款成本相对较高、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越大的银行将更加受益,我们用个人定期存款成本与半三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20bps)的差额比较各家银行存款成本改善的空间,如重庆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存款成本下降的空间或较大。
2)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美元负债占比较高的银行受益或相对明显:
受美联储自2022 年以来开启加息周期影响,国内银行以美元计价的负债成本持续攀升。2024 年9 月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50 个基点,美国货币政策开启宽松周期,国内大额美元存款利率整体呈现向下迁移的趋势。后续若美联储降息幅度进一步加大,有望缓解国内银行的负债成本压力,以美元计价的负债占比较高的银行或相对受益,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
2、结构:存款定期化趋势边际缓和,银行主动缩久期或初有成效1)定期存款占比维持高位,提升幅度边际减缓:
2020 年以来存款定期化趋势较 明显,截至2024 年6 月末个人、对公定期存款占比均突破2014 年的高点。在定期存款占比维持高位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债市表现相对较好、以及三季度以来各项经济刺激政策频出,定期存款高增态势有所缓和,上半年个人定期存款占比仅环比提升0.9pc,定期化占比提升的趋势边际放缓;而对公定期存款占比环比提升1.6pc,较此前亦有所放缓,受上半年取消手工补息影响,对公活期存款“搬家”效应明显,对公定期存款占比受此影响呈现阶段性上升。
2)存款期限利差收窄,银行主动加大存款久期管控:
2022 年9 月六次挂牌利率下调至今,2-5 年期长期限存款平均累计下调117bps 左右半以国有大行 例,其余银行基本类似),而3 个月-1 年期存款平均累计下调58bps 左右。截止目前,1 年期存款与3 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利差已由过去的100bps 缩小至如今的40bps。得益于长短期限存款利 差收窄,以及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存款营销策略优化,预计部分银行定期存款期限结构有所改善,如邮储银行、齐鲁银行、沪农商行、常熟银行等,其定期存款中剩余期限在1 年以上的存款占比持续下降。以披露相关数据的常熟银行 例,其上半年定期存款中,三年及以上存款占比52.8%,较2022 年末下降6.4pc。
3、监管引导下同业负债成本或有望下行
2024 上半年同业负债成本继续环比提升9bps 至2.53%,自2021 年至今已经连续提升56bps。同业负债在计息负债中的占比 14.0%,较去年提升0.7pc,预计主要受今年上半年取消手工补息影响,存款“搬家”导致全国性银行对同业存款的需求有所增加。
据财联社消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拟发布《关于加强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商业银行应以公开市场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半目前1.5%) 定价基准,合理确定同业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使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商业银行不得以显著高于政策利率的水平吸收同业资金,防止形成空转套利。
此外,人民银行在2024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维护竞争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亦提及“部分银行不惜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以远高于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进行存款投标,推升了付息率”。展望后续,在监管引导下,银行同业活期存款或有望降至政策利率附近,同业负债成本有望下降,带动息差压力进一步减轻。
2025 年息差展望:部分银行息差或有望企稳
1)存量按揭利率下调:截至今年7 月末,全部存量房贷加权平均利率约4.06%。今年前8 个月新发放房贷平均利率 3.61%。根据倡议,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后将降至约3.55%,调整后,利率较调整前的4.06%降幅约0.5 个百分点。以此作 假设,以2024 年6 月末 基准,上市银行按揭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平均占比12.4%左右,对息差的负向影响约6bps,部分银行按揭贷款占比较低,受影响或相对较小,如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
注:各家银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幅度差异或较大,此处采用行业平均幅度测算,或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
2)LPR 下调:年内三次下调LPR 利率,1 年期、5 年期分别累计下调35bps、60bps,预计因LPR 调降导致贷款重定价对息差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明年一季度体现。全年来看,贷款重定价对息差的负向影响约23bps,部分银行贷款久期相对较短,受贷款重定价影响相对较小,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等。
3)存款到期重定价:按照前述思路,存款到期重定价后,根据存款期限不同,存款成本下降的幅度也不同,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幅度相对更大。
由于无法获取银行存款期限结构,我们采用银行存款剩余到期日进行近似测算,并假设存款在各年均匀到期,预计存款到期后对息差的正向影响约16bps,部分银行存款久期相对较长,存款到期后重定价效果更显著,如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
综合来看,部分银行受益于贷款久期较短、长期限存款逐渐到期,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较小,同时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较大。若明年LPR 没有进一步下调的假设下,息差或实现阶段性企稳,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
风险提示:
1、存款到期分布与存款期限结构之间差异较大,导致测算结果误差较大;2、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对负债端成本形成拖累;3、存款利率调降、取消手工补息等因素,加剧银行存款脱媒现象;4、各家银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幅度差异或较大,对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的测算结果或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