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深度报告:银行资本研究系列之二:高级法申请重启的影响测算
2024 年11 月1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下文称《高级法申验规定》),继2014 年以来,资本计量高级法申请时隔10 年再度开启。本报告将复盘资本计量高级法在国内银行业的应用,并测算高级法重启对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可能的影响,供投资者参考。
高级法的引入及变迁。我国资本计量高级法最早由2012 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引入,包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资本新规》对高级法的计量规则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沿用《办法》思路,参数底线和适用范围有所调整;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实行框架有较大调整,因此已获准高级法的六家银行《资本新规》后需重新申请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体系重构,由之前的标准法、基本指标法、高级计量法三类,重构为标准法和基本指标法,且新标准法资本更节约。
我国目前仅六家银行获准实施高级法,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均于2014 年批准。(1)信用风险内评法为重点,资产质量越好,资本越节约。内评法的计量需要引入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指标,因此其对资本节约的效果,更多取决于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水平,资产质量越好,资本节约效果越显著,如2024 年6月末,招商银行初级内评法下公司风险权重仅42.9%,而在权重法计量中,一般对公风险暴露权重为100%,最低的投资级企业权重也达75%。(2)内模法资本节约效果显著,2024 年以来,高级法六家银行市场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均改用标准法后,对应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均出现显著上升。
(3)预计获准高级法对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结果影响不大。
预计哪些银行可能首批获准?目前,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已明确正筹备资本计量高级法的申请,预计首批申请获准的银行可能为D-BIS 第二组~第四组中仍未获准高级法的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同时高级法审批权下放至地方分局,未来区域行高级法的应用有望打开空间。
高级法获准落地有望进一步释放银行资本。(1)情景一:已获准高级法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获准新内部模型法,同时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首批获准高级法,预计可节约风险加权资产5.01 万亿元,约占商业银行总风险加权资产的2.28%,静态测算下,商业银行整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25pct;(2)情景二:情景一基础上,其余所有D-BIS 名单内股份行获准高级法,合计可节约风险加权资产8.04 万亿元,约占商业银行总风险加权资产的3.66%;(3)情景三:情景二基础上,其余所有D-BIS 名单内城商行获准高级法,合计可节约风险加权资产9.70 万亿元,约占商业银行总风险加权资产的4.41%。
投资建议:近年来,随着息差和ROE 下行,银行内生资本承压,这样也进一步影响了银行信用扩张。高级法申请重启,一方面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压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在ROA 普遍承压的情况下维持ROE 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银行分红的可持续性和投资价值;另一方面,高级法更加注重风险,资产质量越好,资本节约效果越显著,因此信用扩张空间打开的同时,银行也更有动力去严控风险,不必过于担心规模扩张下风险暴露的提升。
行业投资机会及个股选择上,随着市场活跃度提升,银行弹性优势低于市场,短期超额可能存在波动,但长期夏普依旧,适合长期价值配置。经济承压后期,银行个股业绩alpha 取决于与资产质量,短期建议关注受益于化债主题的低估值低资产端收益率的区域行和股份行,中长期持续拥抱负债优资产质量好的银行和港股高股息银行。
风险提示:高级法审批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信贷需求持续偏弱;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