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收支为何快速改善?

杨业伟/王春呓 2024-11-20 09:35:09
机构研报 2024-11-20 09:35:09 阅读

  11 月18 日,财政部公布10 月财政数据,收支出现明显改善,那么改善的原因有哪些,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明显回升,税收收入今年来首次转正,非税收入年末冲量同比大增。2024 年10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5.49%,9 月同比2.45%。10 月税收收入当月同比1.77%,为今年以来首次回正(9 月为-5.03%),10 月非税收入当月同比39.61%(9 月为25.16%),增速大幅提高。

      累计来看,1-10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1.3%(前值-2.2%),税收收入同比-4.5%(前值-5.3%),非税收入同比15.3%(前值13.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482 亿元,同比下降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2499 亿元,同比增长0.9%。

      分析税收来看,四大税种中消费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均有所改善,印花税大幅提升,显示税收回升既存在收入回升的基本面力量,也存在股市成交量上升的结构性因素。10 月税收同比1.77%,四大税种中,消费税表现亮眼,同比增速10.2%(9 月为-16.3%),贡献当月同比0.7 个百分点,从相关应税品零售额来看,化妆品类(10 月同比40.1%)、汽车类(10 月同比3.7%)同比明显提升;个人所得税由负转正,10 月同比5.6%,贡献当月同比0.3 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回落至5.2%,贡献当月同比1.6 个百分点,增值税同比降幅收窄至1.2%。或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10 月印花税大幅提升,同比25.9%(9 月-19.5%),贡献当月同比0.6 个百分点。土地和地产相关税收年内首次同比为正,10 月同比2.4%,贡献当月同比0.6 个百分点,主要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增加。此外,进出口相关税收均回落,进口货物税、出口退税和关税分别同比-9.2%、-4.9%、-13.1%,分别拖累当月同比0.8、0.3 和0.1 个百分点。

      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2024 年10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当月同比-10%(9 月-14.2%),跌幅小幅收窄。1-10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19.0%,前值为-20.2%,与年初0.1%的增速目标差距较大。

      城投融资未见放松,新增专项债超三成用于化债。表外融资方面,10 月城投债净融资为234.95 亿元(前值为-1474.03 亿元),城投融资未见明显放松。

      表内融资方面,截至11 月18 日,今年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专项债发行放量背后,缺少“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已超过8998 亿元(截至11 月18 日),其中7 月至10 月发行8240 亿元,同期发行的全部新增专项债24030亿元,占比达34%,或表明地方化债压力较大。

      同时,伴随财政收入回升,财政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发力,多项基建支出同比大增。10 月单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37%,前值为5.15%,1-10 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2.7%,前值为2%。10 月基建支出力度回升,同比增长29.3%,其中农林水同比增幅达56.4%。此外,10 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样高增,同比47.9%,前值34.2%。

      总体来看,10 月广义财政收支均有回暖。结合第一本账和第二本账作为广义财政收支,10 月广义财政收入当月同比2.4%(前值-1.5%),1-10 月累计同比-4.7%,而10 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20.4%(前值12.6%),1-10 月累计同比1%,年内首次回正。

      财政收入改善的延续性有待观察,但随着年末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放量,地方财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年末财政支出有望继续发力。10 月财政收入有所改善,但一方面存在季节性因素,如消费税、地产相关收税改善等,另一方面非税收入的增量贡献较大,持续性有待观察。而近期河南已经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专项债,如果后续年内集中大规模发行,将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年末财政支出有望继续发力。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财政收入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