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周报:广东牵头15省拟开展集采 中成药集采持续推进

许雯 2024-11-20 13:02:09
机构研报 2024-11-20 13:02:09 阅读

  核心要点: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下跌3.99%,医药板块普跌

    上周(2024.11.11-2024.11.15)医药生物报收7608.26 点,下跌3.92%;中药Ⅱ报收6874.19 点,下跌3.99%;化学制药报收10509.56 点,下跌4.08%;生物制品报收6392.66 点,下跌3.39%;医药商业报收5307.07 点,下跌1.52%;医疗器械报收6502.63 点,下跌3.37%;医疗服务报收5264.16 点,下跌5.51%。医药板块普跌。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ST 九芝、ST 百灵、嘉应制药、维康药业、长药控股;表现靠后的公司有:康美药业、陇神戎发、新天药业、佐力药业、中恒集团。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8.65X,PB(lf)为2.47X

    上周中药PE(ttm)为28.65X,环比下降1.19X,近一年PE 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1.67X。PB(lf)为2.47X,环比下降0.1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69X,最小值为1.99X。PE 处于近十年以来32.53%分位数,PB 处于近十年以来8.89%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 估值溢价率为127.16%。

      广东牵头15 省中成药集采方案发布征求意见通知

    11 月18 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广东联盟金莲花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此次集采主体为联盟地区,包括广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重庆、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集采范围为此前广东联盟组织的清开灵等中成药品种,其中,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集采以及首批扩围接续品种不在此次广东集采之内。集采分为独家组和非独家组,采购周期原则上到2026年12 月31 日。同品种同组实际报名企业数2 家及以上的产品,以及采购清单中无组别且同药品名称的实际报名企业数超过1 家的产品,归为非独家组。拟中选结果按各组别竞价形成,最终根据分组、上一轮中选情况,以及本次价格降幅,确定拟中选产品。在后续采购中,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使用中选产品,中选产品总使用量(独家中选限量产品除外)占同品种同组药品总使用量的比例不低于70%。

      中成药先后经历了湖北联盟、广东联盟、北京、山东、全国集采等多次集采,2024 年10 月,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和首批扩围续接集采启动,目前又再次迎来了广东联盟集采,中成药集采在不断深入推进。从以往集采情况看,五次集采的价格平均降幅在43%左右,中选率在62%左右,整体偏温和,独家品种优势显著。集采尤其是独家品种集采有望带来放量,进而实现以价换量,建议关注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广东联盟集采进展以及中选的独家品种。

      投资建议:聚力向“新”,长期关注三大主线

    前三季度,中药行业受到高基数、消费疲软、集采等因素影响,业绩短期承压,但随着中药集采的温和落地、宏观政策对消费的提振效果逐步显现、医保及基药目录调整的推进,以及高基数效应的减弱,中药行业有望重回稳定增长趋势。

      长期来看,创新与传承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传承创新、转化赋能成为引领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中药创新药为创新代表的“药”创新和以品牌中药为传承代表的“药”焕新,推动中药行业聚力向“新”,实现“创新+质优”。此外,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药行业有望受益于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药”创新,关注中药创新药。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之下,中药创新再度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且1 类新药占比明显提升。研发创新是核心,进入医保基药目录是放量的重要条件,而下半年基药目录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或成为行业催化因素。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研产品丰富且研发进展较快、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较好(尤其是能通过循证医学改写临床诊治指南)、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2023 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和解禁品种及相关企业;(3)“医保+非基药”品种及相关企业。

      主线二:“药”焕新,关注品牌中药。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构筑了品牌中药的高竞争壁垒。市场及模式创新,打通了“防+治+养”全产业链,进一步凸显品牌中药消费属性。治已病、治未病、康养保健的全程覆盖,叠加银发经济的利好,体现出品牌中药“治疗+消费”属性,增加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层次性,拓展了市场增量。建议关注:(1)拥有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2)通过市场及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业态模式、拓展产业链、拓宽市场领域的品牌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关注提质增效的国有控股企业。中药行业的央企国资控股、省属国资控股以及其他国有控股比例均高于行业水平,中药行业在医药子行业中受益于国企改革的程度明显较高,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