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我国科学家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搜寻暗物质
我国科学家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搜寻暗物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江敏等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轴子窗口”内成功开展了轴子暗物质的直接搜寻实验,将国际上该领域的探测界限提升了至少50 倍。尽管研究人员暂时未能发现轴子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但仍在轴子窗口内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的中子—中子耦合界限,创造了新的国际最佳纪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发现前列腺中间态细胞的身份和命运决定机制。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组通过一系列增强双同源重组酶谱系示踪系统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同时表达基底细胞和管腔细胞标志物的前列腺中间态细胞,还发现在炎症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样本中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的Basal-B 细胞异常增多,而在前列腺肿瘤起始早期,几乎所有的基底细胞均展现出类似Basal-B 细胞的中间态特征。该研究为前列腺中间态干细胞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炎症性前列腺增生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期刊。
简单高效的油水乳液同步分离技术获进展。浙江大学徐志康、杨皓程、张超所在的聚合物分离膜及其表界面工程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亲水膜/疏水膜组成的限域空间狭缝的新概念与原型器件,发展了一类简单且高效的油水乳液同步分离技术,实现了97%的油回收和75%的水回收,同时还发现亲水膜移除水导致的乳液浓度增加提升了油的渗透通量,而油的持续移除降低了膜表面的乳液浓度,减轻了因浓差极化现象对亲水膜渗透通量的抑制作用,大幅提升了油水同步分离效率。该研究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研究发现拥有“单分子储能”能力的有机电极材料。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唐武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名为二喹喔啉并[2,3-a:2',3'-c]吩嗪-2,6,10-三(吩恶嗪)(DQPZ-3PXZ)的双极型有机小分子电极材料,可以不加选择地稳定容纳5 种不同电荷和大小的离子,而基于大π共轭的稳固有机固体结构抑制了DQPZ-3PXZ 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使得所有对称电池均具有超过15000 次的循环寿命,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容量衰减。该研究证明了有机电极材料具备“单分子储能”的能力,并为有机电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长春光机所等在无能耗制冷领域研发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团队与合作者实现了热辐射角度和光谱的跨波段协同调控,设计出具有跨尺度对称破缺性、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的定向发射器件—AS 发射器件,其在任意朝向下始终保持亚环境辐射制冷性能。该研究对辐射制冷的实际应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展现了高自由度的热光子学操控能力,为操控热流和信息如新型高效冷却、加热、能量传输以及空间光学系统的高精度热控等提供了新机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