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专题报告:从“里根大循环”看特朗普2.0的政策演绎

杨灵修/包承超/万清昱 2024-11-21 08:03:29
机构研报 2024-11-21 08:03:29 阅读

  经济环境与政策均有相似,从里根时代看“特朗普2.0”

    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近期“特朗普交易”仍在演绎,市场焦点继续集中在特朗普政策的经济和资产价格影响上。历史上看,里根与特朗普的政治画像在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总统中较为相似,二者政策主张均以供给学派理念为基础,以减税和去监管政策为核心,主张供给侧刺激,不过特朗普在贸易保护和移民管控上更为激进。经济环境而言,当前美国经济状态也与里根1.0 末期类似。因此回顾里根领导下的美国经济,或许能为理解“特朗普2.0”的经济和资产含义提供一个参照系。

      何谓“里根大循环”:供给侧驱动,带领美国走出滞胀

    两次石油危机冲击下,1970 年代末至1980 年代初,美国持续处在“大滞胀”环境中,凯恩斯主义失效。1981 年,里根以“MAGA”为口号,接手滞胀困境下的美国后支持供给学派思路,对内以大幅减税、去监管的政策组合减少生产端阻碍,以紧缩货币政策管控通胀;对外以高强度军备竞赛加速苏联解体,采用针对性的贸易保护和汇率管控保护本土制造业、控制贸易逆差,最终实现1980 年代经济增长、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入相互强化的经济复苏。后期索罗斯将此称为“里根大循环”。

      两个时期差异在哪:当前债务赤字更高,贸易逆差更大

    美国经济视角,当前宏中观背景与里根1.0 末期相似,经济缓慢增长,通胀回落,美联储处于降息窗口,美元汇率达到历史高位,AI 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周期或与里根时期互联网发展类似。核心差异在于当前更大的债务和贸易赤字,经济活力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中的占比提升。全球视角,美国的主要贸易对手国由盟国日本切换为中国,且贸易逆差规模更大、进口依赖度更高,或加大“大循环”破局成本;而美元本世纪以来外汇储备占比虽下滑,但仍是牙买加体系下的主导货币。

      如何破局可能的“负反馈”:核心或在汇率和利率干预

    1985 年初,“里根大循环”由“正反馈”切换至“负反馈”,美元实际利率达到历史顶峰,美国经济在高利率和高汇率环境下出现疲态,经济增长逐步转弱,制造业景气度回落,非投机性资本率先流出,美元和利率开始走弱。随后,在《广场协议》的推动和贬值预期强化下,美元迅速走弱,投机性资金的反应迟缓和踩踏最终或促成1987 年10 月19 日的“黑色星期一”。但提前的外汇干预和美联储降息缓解财政和贸易双赤字问题,对经济形成了一定托底效果,美国经济得以延续增长。

      “特朗普循环”若演绎,关注弱美元政策对资产的影响

    我们倾向于认为“特朗普2.0”减税与减支并行将带来幅度不小的财政扩张,或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重演“里根大循环”。参考里根经验,美联储本轮降息周期或更加一波三折,降息有暂停甚至逆转可能。特朗普若同样采用弱美元政策来破局负反馈,那么弱美元政策的落地或成为全球大类资产的关键信号。其中,政策落地和负反馈开启前,大循环或强化美元、美股等美元资产,黄金及非美资产承压;待美元转弱或政策落地后,美元资产或迎来较强逆风,黄金及非美资产或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1)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2)特朗普政策兑现程度可能不及预期;3)资产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