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国别竞争力研究:从中、美、欧、日、印财报看2025年中国医药供需及投资机会
序言
老龄化、城镇化、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医药行业成为永恒的朝阳行业。
然而,全指医药经历了三年回调后, “需求增长” 并不是这个行业的全部逻辑。
首先,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通常会随着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而波动。一方面,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本缺新需求,2009-2019年全球及本土医药行业快速扩容,2020-22年受新冠全球需求激增,23-24年面临需求整的大药诞生。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支付系统中重要力量,面临有限预算约束下会严格监管行业以控制需求2025年,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叠加使得行业需求向上?
其次,医药行业的供给变化需要结合全球国别竞争力研究,且通常体现“有限供给”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其竞争格局与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专利保护、政府监管等使得高,供给变化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发生,不易陷入无序竞争的困局中。展望未来,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中国医的企业?
最后,医药行业各细分行业成长、估值逻辑各有不同,原料药类周期品、创新药械疫苗类科技股、消费医疗因此,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以产业升级为锚点开展细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应结合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得出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供需结构、产业升级、并购驱动看医药产业升级投资机会本策略报告希望能从较长历史周期维度阐述医药行业投资机会维度一:和全球竞争格局比较,该行业是否具备产业升级的机会?
维度二:和自身发展阶段比较,该行业是否发生供需结构的变化?
维度三:资本市场变化(并购驱动)将如何促进行业发展并形成投资主线?
2017-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最大主线机会来自于CXO、创新药、消费医疗三大行业,其核心在给侧来自于药政和医保顶层设计的改革推动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2023年,受全球投融资周期、医保筹资压力等需求影响,板块估值大幅值回落。
2024年,受外需中美安全法案、内需消费乏力、行业整顿等多因素影响,板块业绩增速稍有回际竞争力仍不断增强。
2024Q4-2025,受美联储降息开启全球需求回暖、受中国政府的政策刺激,我们预计医保筹资及创新、并购将促进行业供给侧升级,叠加板块处于机构持仓低配,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有较大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机会来自于:
1.创新药及刚需用药:全球创新活跃,中国产业升级持续进行,需求和供给侧改善明显,投资有国际竞争放量标的1)从全球格局来看,头部制药企业排名跟随大药变化持续变动,我们认为继PD-1、新冠、减肥药之后,双抗、ADC在肿瘤成为主要投资主线,中国创新药通过授权交易、New-Co模式出海提升海外交易质量和数量。
2)从供需结构来看,内需方面,政策周期从2022年6月边际向上,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将进一步改善医保支付,商保支付药、创新品种会成为医药板块业绩最强劲的领域。外需方面,中国企业研发出海的质量已成为全球前三,但仍少有公司络。供给侧行业加速出清,传统大型药企和biopharma估值提升,biotech成为Pharma的窗口期已过,但将有优质的tech凭借争力。
2.医疗器械:全球创新匮乏,中国设备、IVD等龙头公司有望叠加政策回暖周期和出海竞争力提升,投资内外市场份额的公司1)从全球看,近年来医疗器械颠覆式创新匮乏,中国企业迭代创新追赶。依托于工程师红利、产业链成本优势、强大的备、IVD等出海快速增长。
2)从供需看,内需:政策鼓励下设备以旧换新将恢复增长,刚需手术保持较高增长,器械大品种集采基本完成,集采影需:欧洲、亚洲、南美等对中国器械需求较强,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等今年继续维持高增长,国际化继续扩大并3. CXO:全球需求逐步回暖,生物安全法案并未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形成本质影响;建议关注新增订单加速、毛利率企稳、估4. 消费医疗、血液制品、中药:三个行业的共性是以内需市场为主,应紧密跟踪行业需求复苏的边际变化;供给方面,新决定收入增速,品牌力、渠道力决定市占率、毛利率从而影响利润增速。建议关注有新品类、有并购整合能力的公司。
5. 并购叠加自主可控将成为重要主线,主要体现在上游产业链等领域,投资供给侧市占率稳定或有提升空间的公司。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