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重视家庭政策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吴爱旌/吴慧敏 2024-11-21 17:38:13
机构研报 2024-11-21 17:38:13 阅读

  家庭政策是指以支持家庭组织建设和改善儿童福利为导向的一系列措施,涉及人口问题、家庭财政支持、性别平等、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方面。国际经验显示,在政府及早、持续、大力的支持投入下,以福利补贴、劳动力市场政策、托育服务相结合的家庭政策或能在长期支持一国生育率的趋稳和回升。

      向前看,中国应尽快推动生育政策落地,加大生育补贴力度,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至城乡灵活就业、未就业女性和家庭;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与沟通作用,保障企业产假制度的落实,探索居家办公、混合办公等弹性工作制度;将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向早期教育拓展,着力提升育儿嫂、保姆等非机构服务的规范性与专业性等;切实推进性别平等,建设父母共担育儿责任、社会分摊育儿成本的生育友好型社会。

      关键 词 | 家庭政策 生育友好型社会 托育体系

      内容概要

      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生育率持续位于较低水平。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生育率下降与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就业领域的结构性变化同步发生。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构建适当的福利体系,帮助家庭面对生育、养育带来的压力,缓解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或为回应生育率下降问题的关键。

      国际上看,20世纪中叶起发达国家生育率曾出现整体下滑,但近年来已有部分欧洲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趋于稳定或再度回升。究其原因,以较大力度的福利补贴、劳动力市场政策、育儿服务三类措施构成的家庭政策体系,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生育、养育成本,并推动形成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进而在长期中对生育率产生积极影响。相比之下,日本、韩国虽也推行了类似政策,但在政府支持的力度、政策推行的时间点、具体措施与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的适配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最终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结合中国现状,本文建议,第一,福利补贴方面,加大生育补贴发放力度,将一次性奖补与长效支持措施相结合,扩大补贴覆盖人群至灵活就业、未就业女性和家庭等;畅通补贴发放渠道,借助数字技术手段简化流程,确保支持措施直达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第二,劳动力市场方面,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落实相关生育保障;探索居家办公、混合办公等弹性工作制度,帮助家长平衡工作与家庭。第三,在养育服务覆盖方面,可在政府统筹下,将托育服务向早期教育拓展,解决女性重返职场初期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缓解当前部分幼儿园经营困难的问题;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多元主体参与育儿服务,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着力提升家庭保姆等私人服务的质量和规范性,促进专业化服务供给。最后,推动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的培育,切实推进性别平等,建设父母共担育儿责任、社会分摊育儿成本的生育友好型社会。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