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华为公告2项硅基负极专利 重视量产先行环节:硅基负极、碳纳米管

邓伟/游宝来 2024-11-22 08:26:19
机构研报 2024-11-22 08:26:19 阅读

  投资要点:

      华为公开2 项硅基负极专利

      -硅氧路线:11 月15 日公告(19 年12 月申请)专利《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将高硅氧比颗粒分散在低硅氧比硅基基体中,并在高硅氧比颗粒表面包覆导电层/导离子层,从而抑制膨胀。复配成500mah/g 的负极材料。

      -硅碳路线:10 月29 日公告(23 年4 月申请)专利《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用气相沉积法使非晶态硅吸附到多孔碳骨架上,硅碳纯品,比容量可达1987mah/g,首效达90%,20 圈膨胀率达84%。

      硅基负极突破能量密度短板,多孔碳路线帮助解决膨胀难题首先,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10 倍,采用硅基能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在锂金属负极短期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前为必备方案。

      其次,从申请时间、性能表现看,多孔碳+气相沉积硅路线性能更胜一筹,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方案都需要电子导电剂、碳包覆材料参与,提升倍率性能、维持界面稳定。其中多孔碳材料孔径、结构直接决定材料的循环、首效,为硅碳负极产业化的核心环节。

      建议关注:硅基负极、多孔碳、碳纳米管、包覆剂环节

    璞泰来:(硅碳负极)硅碳已小批量供应下游消费电子客户,中试产能供不应求。加快推进安徽芜湖硅基负极项目进度,预计2025 年初首批产能建成投产。

      道氏技术:(多孔碳+导电剂) 单壁管:已送样包括太蓝、卫蓝等在内的主流固态电池厂商,获得某固态电池厂商订单并小批量出货。硅碳:已建成吨级/月产线,预计明年25 年建成年产1000 吨产线,已向某固态电池厂小批量出货,并送样太蓝等主流固态企业,送样电池厂总计30 余家。多孔碳结构设计、形貌控制好,首效等性能领先。

      元力股份:(多孔碳+钠电硬碳) 超级电容炭、生物质硬炭、多孔碳等受到下游知名厂商的青睐,朝大规模产业化方向迈进。

      信德新材:(包覆剂)开发AS-G 锂电池硅碳负极颗粒表面束缚材料,使硅碳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硅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电导率。

      贝特瑞:硅基负极出货量行业领先,硅碳已开发至五代产品。

      天奈科技:(导电剂)单壁及相关产品已有百吨订单。

      金博股份:已完成石油焦基多孔碳等系列产品的中试化开发,相关产品处于下游客户验证阶段,同时正布局开发沥青基与树脂基多孔碳产品。

      风险提示

      固态技术落地不及预期,降本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