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报告:天津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经济实力: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实施下,天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过去十多年来,天津市支柱产业仍以传统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经济发展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资金主要投向示范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济增长状况曾受到人口流出、资金面承压、外部环境冲击等因素影响。2023 年属天津市经济恢复发展年份,全市经济运行整体恢复向好,但受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仍相对偏低。当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万亿元,同比增长4.3%,低于全国增速0.9 个百分点;同期,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影响,全市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天津市仍面临经济增长及转型压力。2024年上半年度,天津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正,全市GDP 增速较2023 年提升0.6 个百分点至4.9%。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其中滨海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四成左右,2022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9.40 亿元,2023 年经济总量数据未获取。
环城四区工业基础较好,各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均衡,在全市排名均相对靠前,其中西青区2023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10 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位列全市各区第三位;除西青区外,其余环城三区2023 年经济总量均处于550 亿元至710亿元之间;中心城区发展已较为成熟,偏远郊区发展起步较晚,两大板块内区域经济总量分化均较大,其中中心城区的河西区、和平区和南开区,偏远郊区的武清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强,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处于670 亿元至1160 亿元之间,其余板块内各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其中蓟州区和红桥区以287.46 亿元和198.41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市后两位。2023 年,天津市下辖区经济增速普遍回升,但多数区域经济增速仍低于全国水平,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平均增速高于其他区域。
2024 年以来,从已获取相关数据的下辖区情况看,天津市各区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经济增速有所分化,部分区域经济增速低于上年水平,相较全国GDP增速来看,天津市大部分下辖区经济增速仍低于全国增速,仍普遍面临经济增长压力。
财政实力:天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全市财力形成重要贡献,2023 年市级财力约占全市的四成。
2023 年以来,随经济恢复发展及外部冲击影响消退等,全市税收收入及基金收入分别同比回升17.2%、39.2%至1578.96 亿元和589.61 亿元,但仍低于2021 年表现,尤其是基金收入仅约占2021 年的五成。当年,得益于自身财力恢复增长,中央补助及政府债发行额度倾斜支持,全市城乡社区支出同比显著回升,导致财政支出同比大幅增长27.7%至4916.20 亿元。2024 年上半年度,天津市财政收入保持增长,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均较上年下滑。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滨海新区财政实力在天津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3 年财政收入合计为819.05 亿元;中心城区土地出让收入上缴市级财政,各区财政收入合计均相对较小,区域财力主要受经济实力影响有所分化;环城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差较小且规模均相对较大,财政收入合计在全市排名均相对靠前;偏远郊区财力分化较大,武清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财政收入合计均排名全市第二位,静海区和宝坻区财政实力在全市处于中游水平,其余两区财政实力较弱。
2023 年在经济恢复发展和土地交易量回升的带动下,大部分区域财政收入同比回升,但财政支出普遍增幅较大,多数区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与2021 年土地出让情况相比,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土地成交总价恢复至7 成以上,但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土地出让总价恢复至不足4 成,需重点关注环城区域及偏远郊区的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债务状况:2023 年10 月以来,依托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特殊再融资置换债券模式重启,作为“重点省份”的天津市获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倾斜,截至2024年11 月15 日,天津市已发行特殊再融资置换债券1749 亿元,占全国发行规模的9.8%,发行规模仅次于贵州省;同时,受益于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3 年8月以来天津市城投债发行利率迅速下降,逼至近年的较低水平,长期限城投债发行额占比明显提升,2023 年8 月至2024 年7 月发行的各期限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压降,降幅均在200 个bp 以上。但天津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仍很大,随着城投债市场发审政策收紧,天津市城投债发行端缩量,2024年以来天津市净融资转负,前三季度城投债净偿还694.94 亿元。2023 年,为支撑城乡社区及重大项目建设支出、存量债务偿付等,天津市政府债务规模扩张较快,2023 年末余额为1.1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6%,是其2023 年财政收入合计的3.23 倍。
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分布于市级、滨海新区、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中心城区已无存续发债城投企业。目前,天津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和城投债余额均集中于市级和滨海新区,城投债发行也集中于上述区域,截至2024 年9 月末全市存续城投债余额约占带息债务余额的三分之一。从债务负担看,除中心城区政府债务相对较低、已无存续发债城投企业外,市级及其他三大板块政府债务及城投企业债务负担均重,板块内各区域城投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债务周转压力。整体看,除中心城区外,天津市下辖其他各区城投企业总体化债进程普遍仍面临压力。
2024 年7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及“防控国有企业与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严格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开展国有企业债务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健全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合理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与融资平台公司债券接续发行”,天津市存量城投债务滚续、债务风险化解有望得到更多保障。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